文藝復興合唱音樂風格之二

發表日期: 2007-03-01
文藝復興合唱音樂風格之二
 
『詮釋音樂必須了解該作品的時代美學,更應清楚其演奏技巧與風格,基於此基礎,再加上詮釋者本身的音樂素養與文化涵養,必可再創造作品的新生命。本單元依照西洋音樂史的發展,探討各時代的音樂演奏風格,期望對合唱音樂愛好者在欣賞音樂、詮釋音樂時,能對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旋律線
旋律線的特色:
1. 此時期旋律的概念源自於葛利果聖歌,旋律的重音與歌詞的重音相符,旋律的線條與歌詞長短一致。所以,樂句長短不一,但是,樂句的長度都不長。
2. 旋律多為級進進行,很少大跳。
3. 教會調式的旋律,而非大小調調式的旋律進行,所以旋律線呈現音程之間的美感,較少大小調和絃之間的鬆緊關係。
 
旋律線的詮釋:
1.旋律與歌詞重音相關,所以,必須掌握歌詞的單字重音,以及歌詞詞義重點,才能深入了解它與旋律表現的關係。
2.樂句旋律線詮釋的通則
 .一音符對一音節的音節式旋律(syllabic)需注意歌詞重音所產生的同等值音符的微妙長短音。二至四音符對一音節的裝飾式旋律     (neumatic)需掌握音符之間的韻律。更多音符對一音節華彩式旋律(melismatic)要以音型尋找樂句。
 .在單字的重音上漸強、漸弱。
 .旋律上升漸強,旋律下降漸弱。
 .句尾常是弱音節,所以要漸弱。
3.關於Messa di Voce(聲音的傳遞)技巧:此技巧是在演唱的音符上做「柔和推進,柔和鬆出」,時常被誤認為漸強與漸弱,其實
   不然。此技巧常用於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表現,它可以加強字的重音表現,使音樂的線條更清楚,讓音樂的表現更富生命力。
 
4.兩個同音反覆時,兩音之間需斷開,它的表現與此時期樂句的同音反覆斷句相關。以下譜例倒數第二小節八分音符的B音與四分音符的B音之間要斷開。
 
力度變化(Dynamics)
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譜沒有力度變化記號,音樂的力度變化與歌詞的意義,會影響音樂的抑揚頓挫表現,聲部編制的多與寡也就是音樂力度表現的強與弱,作曲家在創作時就已經把音樂表情與力度變化寫在樂曲中。
 
此時期在歌唱方面尚未發展美聲唱法(Bel Canto)的技巧,歌唱的時候不會過度支撐氣息來演唱過長的樂句,音樂上行就會自然地漸強,下行時就會自然地漸弱,一切都是合乎自然的表現。另外,在音樂力度變化上還有一個表現,那就是迴音效果(Echo),迴音效果時常出現在相同段落反覆的樂段,在反覆時以對比的力度變化演唱。
 
「Word Painting」以文字繪圖
Word Painting是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在創作上很大的特色,作曲家用音型或音樂結構來表現音樂的景象或情緒,例如:用大跳來表現情緒的起伏,音樂上行是歡樂或是接近上帝,音樂下行是哀傷或是接近大地,聲部雜亂交錯表現複雜的情緒或情景,小三和絃意味著哀傷,大三和絃象徵快樂與光明……等,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表現,盡呈現在作曲家創作的樂曲中。
 
音色特質
早期文藝復興時期,聖樂合唱的女高音與女低音部分,皆由男童或是男生假聲擔任。在現代,此兩聲部雖然是由女聲演唱,但女高音的音色應該要清亮乾淨,並且沒有抖音,女低音的音色則相近於合唱男高音假音的音色。
 
俗樂與聖樂的音樂美學
此時期的聖樂不是為音樂會而創作,是信徒對上主崇拜的心聲,歌手打從心裡吟唱對神的崇敬,是一種簡單又純淨的音樂,樂曲使用的音程多是和協的音程,在演唱的表現上是內斂又虔誠的。在俗樂方面的表現上就自由多了,俗樂的內容多是讚嘆大自然,感嘆生命,或是歌頌喜怒哀樂的情感,歌者個人獨一的強烈情感,在樂曲的表現上非常顯著。
 
詮釋文藝時期的音樂,必須清楚地了解音樂的歌詞內涵與作曲家創作的內在動機,同時,也必須了解同時代相關藝術,以及社會文化發展與美學,才會在客觀的美感經驗中,尋找到作品本身新生命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