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合唱的開端朝向合唱團的進階訓練--精深篇—技巧更精進

發表日期: 2007-09-01

合唱團團員經過「音準」、「拍感與節奏」及「合唱聲樂訓練」三方面的基本訓練之後,在音樂表達上一定會有顯著的進步,此時,身負重任的指揮就要更有計畫地培養他們更進一步的合唱表現能力。合唱的和聲準確、音量平衡與音色融合,是合唱美感表達的基礎,穩定的聲音掌控與豐富的音色變化可表現曲趣,細膩的音樂 與歌詞詞義內涵表達,更是音樂藝術的情感傳達媒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領域的音樂教育工作。

關於合唱的諧和
合唱的音準,除了要求各聲部旋律的音準以外,和聲的準確更是重要。影響和聲準確的基本因素有三:(一)和聲音準(二)聲部的平衡度(三)音色的融合度。

•和聲音準(Intonation)
只要是兩聲部以上的合唱,就會產生和聲,所以,合唱和聲的培養與訓練是隨時發生的。在練唱時,指揮可以靈活地運用發聲的過程,或是直接在歌曲的練習中,訓練團員和聲音準的能力。

對於缺乏合唱經驗的合唱團,可以循序漸進地給予合唱的和聲訓練。以下練習步驟或許可以參考:
1. 二部接唱(見下譜例):此練習是最好的合唱入門練習,團員用聲部接唱的方式歌唱,可以完全地互相聆聽,調整自己的音準與音色,以達到整體的效果。


2. 簡易二部合唱:此練習在時而齊唱、時而二部合唱的過程中,團員可以更加穩定自己的合唱獨立 。
3. 卡農練習:全體團員唱一樣的旋律,在基本的和聲進行中,以輪唱的方式歌唱,可以有效地訓練團員的歌唱獨立能力。
4. 三部或四部合唱:經過基本的二部合唱練習,團員就可以嘗試三部到四部的合唱曲了。
除了音準會影響和聲準確以外,節奏與咬字不整齊,也會影響整體的和聲,所以,全體的整齊是合唱訓練非常重要的基礎。

•聲部的平衡度(Balance)
合唱的平衡度與聲部之間的音量比例有很大關係,聲部間音量的比例並非永遠是固定不改變的,它會因為歌曲的音樂織度(Texture)、各聲部的音域、曲風的差異,或是其他因素的影響,聲部間的音量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在音樂織度方面,複音音樂與主音音樂的聲部平衡關係是不同的,複音音樂著重於各聲部線條的表現,是橫向的音樂美學,主音音樂著重的是和聲表現,是縱向的音樂美學,所以,主音音樂與複音音樂聲部間的音量比例是不同的。

在音域方面,歌者或是指揮必須了解各聲部之間的音域關係,進而給予不同的力度表現,以表現聲部間的平衡度。例如,在某個樂句,女高音唱的是低音域,男高音唱的是高音域,此時,就需要注意男高音的音量是否過大,而蓋過女高音的音量,以至於產生聲部的不平衡。在曲風方面,不同特質的樂曲,聲部的平衡比例也會不同,例如,早期音樂不著重於渾厚的低音,而黑人靈歌卻需要渾厚的低音…‥所以,熟知樂曲的風格,是音樂詮釋很重要的功課。

•音色的融合度(Blend)
合唱的融合度與聲部之間的音色一致有很大關係。各聲部音色一致時,整體的合音就會融合在一起,產生凝聚力。而音色的統一,最重要在於整體的共鳴位置須一致,所以,合唱團團員必須熟練地掌握歌唱的共鳴位置。

對於合唱聲樂的再精進
當團員對於聲樂基本技巧掌控得宜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地提升此方面的知識與技巧。首先,關於歌唱共鳴位置的掌控,團員應該了解發聲共鳴的「上、下、前、後」四個位置,善於運用此四個位置之間不同比例的共鳴,就會產生不同的音色變化。學會音色變化,就像廚師作菜,色香味就俱全啦!

另外,與共鳴位置息息相關的是母音的控制,歌者必須認識「A E I O U」五個母音與口腔空間的關係,清楚這些母音本身亮度與音量大小的差異,進而在歌唱時適度控制不同母音共同的共鳴位置,以得到音色的統一。

音區的統一是歌者聲樂練習的重要功課,也是合唱聲部間音色能夠一致的前提。好的合唱指揮一定會用心訓練團員在此方面的技巧,如果團員學會「高音與中音的轉聲」以及「中音與低音的轉聲」,那麼就克服許多合唱的聲樂問題了。

當然,要有悅耳的音色表現,還需具備對歌唱聲音「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強而不炸」、「弱而不虛」以及「聲音豎且集中」的基本重要觀念。
•高而不擠:唱高音時,開發頭腔共鳴,聲音甜美有亮度與空間。
•低而不壓:唱低音時,保持高位置共鳴,勿過分強調胸腔共鳴。
•強而不炸:唱強音時,保持聲音的空間感。
•弱而不虛:唱弱音時,要加倍支撐氣息,否則弱音缺乏傳達力。
•聲音豎且集中:聲音要有適度的空間感與好的共鳴位置。

音樂表情的訓練
力度變化是音樂情感傳達的重要媒介。對於力度張力的訓練,團員必須具有平均地唱出漸強、漸弱、強音,以及弱音的能力。此訓練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漸強(Crescendo):漸強是力度與情緒的增加,讓漸強的情緒充滿在空氣中。切忌看到漸強就從強音開始,需從弱音開始漸強。漸強要平均,可以把漸強分為pp-p-mp-mf-f-ff幾個等級練習,以增加聲音的張力。
•漸弱(Decrescendo):漸弱是力度的減少與情緒的放鬆,讓空氣充滿著空間。需從強音開始漸弱。漸弱要平均,也可以用ff-f-mf-mp-p-pp不同等級的力度變化練習。
•強音(Forte):唱強音的時候需注意身體的放鬆,要讓聲音走 ,勿過分擠壓聲音,使聲音變得缺乏彈性。
•弱音(Piano):唱弱音的時候身體需維持唱強音的支持狀態,甚至要更加的支撐,以保持身體的空間感。
另外,Messa di Voce(聲音傳達)的歌唱技巧,不僅是早期音樂的歌唱技巧,在長音符上漸強、漸弱,增加音樂的傳遞 ,是歌唱音樂情感表達的重要技巧。(見下譜例)
   
力度變化不僅是音量改變或是強度的變化,它更重要的是情緒的改變。所以,情緒的改變結合力度變化,再加上隨著音樂情感所產生的音色變化,將會唱出感人的音樂。

除了力度變化,團員還需學習具備四種音樂表達能力:Legato - Semi Legato- Semi Staccato- Staccato,以幫助音樂的清晰發音(Articulation)。
•圓滑奏(Legato):著重於音樂線條的歌唱 與樂句的方向感表達,保持著音符間的流 ,內在的漸強與漸弱,產生樂句的傳遞 。
•半圓滑奏(Semi Legato)= Tenoto:此技巧強調音符的重量感,可傳達音樂內在穩重的力量。
•半斷奏(Semi Staccato)= Portato:音符柔進柔出,在音符上漸強漸弱,音符間有些微的斷開,產生一種細微的情感。
•斷奏(Staccato):簡短的音符跳躍,保持音符的彈 ,再加上休止符的空間感,唱出活潑的音樂。
(Legato - Semi Legato - Semi Staccato- Staccato譜例)


歌詞詞義的表達
唱歌與樂器演奏最大的差異就是歌曲有歌詞,而器樂曲是純音樂的表現。隨著時代的改變,歌曲的表現不再只是歌詞內涵的情感表達,它可以是情景意境的描述或其他意念的傳遞。對於後者的歌詞,只要咬字清楚就可,但是對於表達歌詞內涵的音樂,除了咬字清楚以外,還需注意詞韻與詞義的傳達,這樣才能唱出感人的音樂。

所謂歌唱的咬字,並不是只有發音清楚而已,它還必須注意詞韻與詞義的表達。單字發音必須把每個音節的子音與母音都念清楚,但是詞與詞連接而產生句子時,就要注意發音上的連結與省略,否則,過分強調子音或母音的發音,可能會破壞詞韻與詞義的表達。

對於語文詞 的掌握,我們先要了解語言結構的組織順序:音素(Phoneme)---音節(Syllable)---單詞(Word)---詞組(Word Combination)---短語(Phrase)---意群(Sense Group)---句子(Sentence)。練習歌詞的時候,要掌握詞與詞組、詞組與詞韻的熟練,然後再結合音樂的節奏,我們就會發現音樂情感已經在字韻間傳達了。

歌唱各國語文的發音都有共同特色:母音、子音、重音、連音、語韻。經過語文的學習,我們會認識民族的特質,進而體會作品的內涵與精神。

許多歌者為了掌握歌唱的共鳴,過於強調母音的連結,忘了子音的清楚彈吐,讓聽者產生「不知所云」的感覺,同時也因為咬字不清楚,而導致唱歌音不準的情形。「以字帶聲、以情帶聲」是歌唱重要的觀念,咬字清楚,情感豐富,聲音就會掌控得更好。

合唱練習的過程是音樂教育的實踐,也是人文教育的落實。如果在練唱過程中建立團員正確的合唱觀念,創造整體和諧的和聲,並激發團員的情感表達,我們將會發現,業餘合唱團也可以唱出精準的音樂,唱出感人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