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台灣學校合唱團的生存困境

作者: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  發表日期: 2006-09-01

台灣學校合唱團的生存困境

 
自七、八○年代起,台灣的合唱環境因經濟富裕,父母較有能力讓孩子接觸音樂方面的才藝,進而提升基層教育階段學生的視譜與音樂能力,加上音樂活 越來越蓬勃密集,許多國際知名團體也陸續來台演出,擴展了孩子的音樂視野,對學校合唱團成員的音樂程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社會風氣開放後,音樂接觸面雖然較多,個人意識卻也相對高張,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團隊合作精神反而備受挑戰,因而形成各級學校合唱團的諸多生存困境。
 

困境一  學習態度普遍不如往昔
 
由於社會變遷,出生率降低,與十多年前相較,現在的家庭普遍趨向少子化,這一代的孩子,在家中較 少與兄弟姐妹互 溝通的經驗,因而團體意識薄弱,常有自我傾向,容易忽略團體精神合作的重要,表現在合唱團中,便清楚顯現服從 低、個人意見多、學習態度不佳的情況,有時甚至會影響全團。
 
另一方面,經濟環境的優渥,父母大多重視孩子才藝方面的學習,使中、小學合唱團員的視譜及音樂能力大幅提升,又因為他們敢於表達意見,不會只做單方面的接收,能舉出自己想唱的是什麼,老師因而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與期望。
 
對中、小學音樂老師來說,更直接的困境是:現在的學生普遍覺得練唱太辛苦,比較不願意花時間下功夫練習,挫折容忍力低,更 乏耐 等待慢慢累積的成長及困境的突破,不易接受困難的挑戰。這種學習態度一路被帶進高中與大學,使得許多高中合唱團日漸萎縮,連帶影響大學合唱團也隨之欲振乏力,不得不令人慨歎。
 
雖然大環境如此,但也並非毫無希望。在教育崗位上近二十年的台北金華國中音樂老師曾惠珍,便以「教師相對需有更多的愛心、耐心與訓練方法,讓孩子從中學習合唱技巧和團隊精神。」的積極態度來面對; 齡國中音樂老師陳品穎也認為:「還是可以對學生有一些要求,可以訂一些目標及獎勵方式,盡量在練唱時做到有效率的練唱,不要讓學生覺得練唱很無聊或是浪費時間,這樣他們有參與感,自然會比較投入。」
 
困境二  家長支持與否影響學習持續力
不論小學、中學或大學,家長對孩子參加合唱團的支持,總是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小學生若有家長督促與鼓勵,並支援合唱相關活 ,一般會較有意願練習。五常國小音樂老師施仙娟提到:「有些家長不但關心孩子的練習情況,甚至課餘時間還會帶孩子參與合唱相關活 ;在學校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指導老師而言,是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當然,也有孩子原本因為有興趣參加合唱團,卻在家長揠苗助長的過度關心介入下,激起反彈,引發學習疲勞的負面效果。所以家長支持與介入的分寸拿捏,確實是一大學問。其實,合唱老師應不時與家長溝通教學方向和目標,更要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小孩學習與成長的過程,透過演出或成果發表與家長多接觸,幫助家長變成合唱團的助力而非阻力。
 
或許因為教育方式不同,相較於國外,國內大學生似乎較晚熟,較無法獨立自主。一般而言,國內家長對大學階段孩子的社團活 較無太大影響,當然若有家長支持,也會有正面影響,譬如可獲得經濟支援,有利於出國觀摩或參加比賽等。逢甲大學合唱團指導老師謝綺倩指出:「家長若支持度低,即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仍易受到阻礙,不易獲得讚賞與肯定,相對挫折也較多,使得團練時間的參與及配合都較受限,若非自我意志力堅定與獨立 強,多數容易半途而廢。」
 
 
困境三  課業壓力大常成為中斷練習主因
現行升學制度下,中學生只要一面臨基測、聯考,所有活 都得靠邊站。一位高中音樂老師談到她的無奈:「高中課業壓力大,家長、導師普遍不認同學生參與社團。合唱需要撥出許多課餘時間練習,但遇到與補習衝突或課業不盡理想,馬上就要面臨家長或導師勒令退團。因此,在非校隊經營的學校,合唱社團的團員很難完整唱完一整學年,多半來來去去,像候鳥般,只能短暫停留。」
 
國中生的課業壓力也不惶多讓,另一位在市郊國中任教的音樂老師慨歎:「我所需要的優秀團員往往在升上國三時,受到家長阻撓而離團,使我元氣大傷。」陳品穎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很多學生到了國二或國三,常有導師或家長不希望他們花太多時間在社團或課外活 上,認為甚至連午休練唱都會影響晚上補習的精神。其實只要溝通得當,讓家長了解練唱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而且若是成績好得獎了,對學生申請學校也有幫助,家長或許會比較放心。」
 
大學合唱團員也無法免除課業壓力而影響練唱的情況,世新大學合唱團指導老師劉馬利指出:「現在社會趨勢朝向以研究所為基本學歷,許多培訓了三年,已成了合唱團支柱的大四團員,為了準備報考研究所,常無法參加合唱團的練習,造成團裡的程度無法持續提升,經驗也無法繼續傳承。」
 
困境四  學校重視與否影響合唱團的傳續
教改以後,小學音樂課的節數僅剩1~2節,原本小一就有的音樂課,改成小三才開始上藝術與人文課程,孩子受音樂訓練的時間被延晚了。正規的音樂教育已如此縮水,非學校課程內的合唱訓練,若不是學校原本已有傳統,恐怕更不易生存了。
 
沒被教改改到的高中,也有既定的困境,由於升學主義掛帥,重學科輕藝能科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帶合唱的校內或外聘老師皆須有很大毅力與熱情。南湖高中音樂老師傅湘雲帶團參賽的成績優越,她提及自己帶高中社團合唱團的困境:「老師的授課時數不能給予減免,只要求憑熱心付出,熱情總有磨滅的一天。況且當行政可以減課,當導師可以減課,並且都有行政津貼可領,而帶合唱永遠是良心事業,又總被認為是學生功課退步的亂源,難免有時容易令人氣餒。」她認為:「合唱為音樂教育中很重要且普及化的一環,但需要整個學校教育大環境與行政體系推廣,才可能讓喜愛速食文化的高中生願意接觸、嘗試合唱藝術。如果學校行政單位,只把合唱團定位為校內眾多社團之一,為求社團公平競爭,任其自由發展而不給予適度鼓勵與支持,不出幾年,所有社團合唱團都會面臨青黃不接、招生不足的命運。高中生或許可以獨力完成許多事,但合唱屬專業學科,必須有適度的空間給予支持。」
 
一般而言,除非有優秀的合唱傳統或好的比賽成績,學校通常不會積極主 提供良好的練唱環境、硬體設備及充裕的經費,也不會有太多的行政支援;但若有活 ,卻總希望合唱團能配合演出。對此,有的老師會選擇消極應對,有些老師則會積極把握演出機會,以全力配合學校的態度,爭取該有的設備與行政支援。大環境的限制是個事實,若對合唱教育懷抱熱情與使命,就能從問題中看見機會,從限制中找到突圍的出口。
 
金華國中一向將合唱視為學校的校風與傳統,曾惠珍談及:「許多事並非一蹴即成,而是經由長時間溝通與協調出來的。時常看到許多合唱老師認真努力為學校、為學生付出一切,甚至壓力大到影響身體健康,卻得不到關愛的眼神。與其討論學校或行政單位不給予支持,不如想想是否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或只是自己習慣把問題留在心中?我建議應多跟學校、家長提出近程或遠程的教學目標,甚至為合唱團作包裝與行銷的功課,再藉由家長的支持與學生的讚賞,來證明自己是位優質的好老師,讓學校沒有拒絕的理由。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功課是:別把帶合唱團當成一份苦差事,相信一定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困境五  老師本身合唱經驗能力不足,自我價值感低落
很多學校帶合唱的老師,本身並非主修聲樂或合唱指揮,而是鋼琴或器樂,因此對合唱團聲音的修飾與表情掌握可能較吃力,容易引發挫折感,甚至害怕接訓合唱團。陳品穎建議 :「如果老師本身有在參加合唱團,自然會比較知道聲音的運用,以及一些合唱的基本訓練與概念,在選曲上,也會有比較多新的資訊。」
 
施仙娟也認為老師應該到校外參加合唱團,「指導老師是整個合唱團的靈魂人物,因本身的合唱經驗與能力很重要,不僅自己要有更多唱的經驗,在校外合唱團也可認識許多合唱愛好者,較能進行許多交流;至於合唱能力的培養,則可參加合唱相關的研習及課程。當老師在經驗與能力上有所增長,指導合唱團才會日益進步。」
 
麗湖國小音樂老師蘇淑華論及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的重要,比喻就像媳婦熬成婆一樣。她認為老師本身除了應具備相關音樂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帶團的經驗,有豐富的經驗,更能啟發孩子愛唱歌。
 
教合唱經驗豐富的曾惠珍也強調:「不斷自我成長與進修是合唱教師必須要有的認知,世界一直在改變,音樂環境也是一樣,合唱老師一定要透過進修和欣賞(音樂會或DVD)來充實自己,最好是能參加一個不錯的合唱團,增加本身的演出經驗,拓展曲目,也開闊自己的音樂視野。」
 
 
突破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等候時機
困境當然可以再一一羅列,譬如團員招收人數不足、學校過度重視參加全國合唱比賽成績的問題、團員程度不一致、找不到合適的練唱時間與練唱場所……等,若眼光永遠定在問題上,困境就永遠是困境,永遠不會有翻轉改變的可能;因此,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無法解決就暫時放下,等候合適的時機突圍,或許才是合唱教育工作者得以突破生存困境的唯一途徑吧!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