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聖誕神劇Christmas

作者: 高子棋  發表日期: 2006-11-01

聖誕神劇

談及聖誕神劇的濫觴,就不得不提到舒茲(Heinrich Schutz)和巴哈(J. S. Bach)這兩位德國作曲家,舒茲的聖誕神劇(Christmas Story)在1664年出版,是最早以耶穌誕生為題材寫作的神劇,而巴哈的作品,則是所有聖誕神劇中最常被演唱的,這兩部鉅作對往後的同類型作品影響頗深。
 
舒茲是巴哈之前最重要的德國聖樂作曲家,其最大特色在於融合了威尼斯樂派的宏偉與德國傳統的細膩,寫作手法千變萬化,將樂器、獨唱、重唱、華彩(即花腔)、急速音符等融為一體,不僅塑造出獨特的演出效果,對往後的聖樂曲亦產生極大影響。聖誕神劇是舒茲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全劇始終縈繞在愉快的氣氛當中,不論宣敘調或合唱部分,都流露出盎然生機,歡欣地述說著耶穌誕生的故事,可說是後世所有類似作品的先河。
 
巴哈的《聖誕節清唱劇》(Chrismas Oratorio,BWV 248)於1734年五十歲時在萊比錫創作而成,由六部清唱劇(Cantata)組成,分別作為在聖誕節三天(12月25、26、27日)、新年當天、主顯節(1月6日),以及期間主日禮拜的用曲。不過,因為巴哈創作時連結得天衣無縫,所以把它當作大型的「神劇」來欣賞,顯然可以給人更大的精神滿足。其中第四組清唱劇的序曲採用牧歌形式,可稱為〈田園交響曲〉,在歐洲音樂史上享有盛名。直至今日,德國有些城市,每逢聖誕節,仍會上演巴哈的聖誕神劇,可見這部作品的神聖莊嚴與美妙 人。
 
不似受難曲(Passion)描寫耶穌受難的沉重(由最後晚餐、被出賣、審判,到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埋葬的經過),聖誕神劇取材自聖經的耶穌誕生記,內容充滿了歡欣與讚美,歌詞由巴哈和詩人皮坎德(Picander)共同撰寫,主要選取路加福音與馬太福音關於耶穌降生的段落,再加入一些世俗的歌詞,混合了故事、反省及祈禱,整個故事的串聯是由獨唱傳福音者(Evangelist)所唱出。
 
歌詞概要
各家聖誕神劇也許語言、長短、用字遣辭相異,但敘述的內容皆相同,就是聖經裡耶穌誕生在馬槽的故事。試舉最受歡迎的巴哈《聖誕神劇》歌詞作代表 介紹。
 
第一部〈值得慶賀的佳日〉(Jauchzet,frohlocket,auf,preiset die Tage),首先由合唱唱出「歡唱救贖之日的到來」,描寫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許配給了約瑟,但還未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感孕;耶穌誕生時,由於旅館中沒有空房,只能由母親用衣服包著降生在馬槽,他安穩地睡在小床中,人們心中於是充滿著喜樂。
 
第二部〈露宿野地〉(Und es waren Hirten in derselben Gegend),耶穌誕生的附近有牧羊人看顧著羊群,天使對他們宣告救世主耶穌降臨,這個看來無助的小男孩,將會帶領人們對抗撒但,帶給世界最終的和平。
 
第三部〈上主,請聽這歌聲〉(Herrscher des Himmels,erh嗷e das Lallen),當天使離去時,牧羊人趕去伯利恆看這神奇的孩子,果真見到了馬房裡的馬利亞、約瑟,以及睡在馬槽中的小耶穌,他們回去歡欣地將這消息告訴眾人:上主終於來到了我們之間。
 
第四部〈叩謝與讚美〉(Fallt mit Danken ,fallt mit Loben),小嬰兒出生的第八天,行割禮並被命名為耶穌。世人應當叩謝讚美主,祂為人們消弭憤恨、撫慰內心,使常保喜樂、面對死亡不再恐懼,並將我們自試探中解救出來,使我們的心不再動搖。
 
第五部〈神之榮光〉(Ehre sei dir,Gott ,desungen),耶穌出生於希律王當政時,當他得知耶穌降生在伯利恆,對自己的王位造成威脅,便感到十分驚恐,但天使告訴他,應將這恐懼化成喜悅,因主的榮光會驅走黑暗,帶領我們走向光明。
 
第六部〈上主,傲慢敵人來臨之際〉(Her ,wenn die stolzen Feinde schnauben),希律王暗暗召了東方三博士去尋找耶穌,因他想置耶穌於死地,博士得到星辰引導,前來朝拜聖嬰耶穌,同時受到主顯的感召,背著希律王偷偷地從別條路回家了。光榮的勝利終於到來,所有的邪惡皆已成空,主將召喚我們歸向至高無上的天堂!
 
巴哈《聖誕神劇》版本推薦
樂評家一致推薦的錄音版本,是Archiv Produktion公司於1987年發行,由英國指揮家賈第納(John Eliot Gardiner)指揮蒙台威爾第合唱團(The Monteverdi Choir)與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English Baroque Soloists)所錄製的,當時倫敦的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曾描述此錄音「具有超凡的簡樸之美」。
 
賈第納曾獲多項錄音與指揮獎,致力於推廣早期及巴洛克音樂,一手創立了蒙台威爾第合唱團與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並且訓練合唱團與古樂器間相互模仿,使音色完美融合,建立了巴洛克音樂演奏的新時代標準。他指揮的聖誕神劇清新脫俗、久聽不膩,又不失原曲應有的節慶喜悅,加上不少著名獨唱家如女高音阿珍塔(Nancy Argenta)、次女高音范歐塔(Anne Sofie von Otter)等助陣,平衡又精緻的完整表現,使得這張CD成為近二十年來巴哈聖誕神劇的經典版本。
 
如果你喜歡大合唱團與較宏偉的音響效果,李希特(Karl Richter)的版本不失為另一種選擇,他於1965年指揮慕尼黑巴哈合唱團(Munich Bach Choir)與慕尼黑巴哈樂團(Munich Bach Orchestra),在迴響豐滿的赫克利斯廳(Herkulessaal)錄製這張專輯。與賈第納的古樂風格不同,李希特的詮釋較為壯麗,器樂與聲樂部分皆然,有些聽眾或許會覺得口味過重,不過也有一派擁護者認為他的音樂很真誠。
 
此張唱片的特色是大牌雲集,光是女高音雅諾維茲(Gundula Janowitz)與男高音溫德利希(Fritz Wunderlich)的演唱就值回票價,加上第一部小號還請來大師安德烈(Maurice Andre)獻藝,更是難得一見的黃金組合。
 
其他作曲家的聖誕神劇作品
「除了巴哈與舒茲之外,還有別的作曲家寫聖誕神劇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為數不少呢!
 
法國浪漫派作曲家聖桑(Saint-Sa ns)的聖誕神劇,是為合唱團、五位獨唱、絃樂團及管風琴所寫的,包含十首曲子,約是半場音樂會的長度。第一首前奏曲(Prelude)的副標很特別,叫做:「巴哈風格」(in the style of Bach),是以對位手法寫作的管風琴曲,溫柔地為此劇揭開序幕,全劇充滿了浪漫派的溫暖和聲與優雅旋律,雖然知名度不如巴哈,不過聽眾對此作品頗為喜愛,在國外的聖誕節音樂會也是極為熱門的曲目。
 
西班牙作曲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的《馬槽聖嬰》(El Pessebre)發表於1960年,雖然他一向熱衷於發揚巴哈的音樂,不過在自己譜寫的聖誕神劇中,卻極力避免巴哈的影子,反而使用了故鄉的加泰隆尼亞語和民謠。卡薩爾斯說,故事裡講的是馬槽聖嬰和那個古早年代的故事,所以他可不會用十二音列來寫,旋律一定得易懂、易唱,因為這是由小嬰兒和天使演唱的音樂,由此可知,這是一齣十分純真美麗的聖劇!
 
此外,莫札特的學生艾伯勒(Joseph Eybler)、瑞士現代作曲家馬丁(Frank Martin)也譜寫了聖誕神劇,據樂評家表示,這兩齣也是悅耳且值得聆賞的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聽聽看這個耶穌誕生在馬槽的故事,可以揮灑出多少不同的風貌?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