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林舉嫻 追求光亮的音樂與人生!

作者: 賈文琪  發表日期: 2006-07-01

林舉嫻  追求光亮的音樂與人生!

 
對林舉嫻老師來說,走上合唱指揮這條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早在初、高中時期,她已展露指揮天分,而接下來的種種機緣,更促使她順理成章朝這個方向走下去。林老師以感恩的語氣說:「這是上帝的恩賜!」

指揮是最舒服、自然、快樂的工作
「學音樂就是為了要做合唱指揮。在音樂領域中,我覺得最自然、最快樂的事,就是指揮別人唱歌。」一開始林老師即點出她當指揮的原因。
 
小時候學鋼琴,也參加教會詩班。讓人意外的是,林舉嫻卻非常害怕在眾人面前唱歌。但她又那麼喜歡音樂,因此對於以背對觀眾、指揮別人唱歌的方式來呈現音樂,就感到再自然不過了。
 
國中唸衛理女中,學校很注重詩歌比賽,在一次班際比賽裡,林舉嫻被老師選出來擔任班級合唱團指揮,並贏得了該年級第一名,「當指揮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嘛!」林舉嫻對自己說。
 
之後,進入景美女中,基於過往經歷,順理成章接下了合唱指揮的任務,且在比賽中得到第一名。其實高中時期,林舉嫻最想進的社團是樂隊,她難掩興奮地說:「想想看,在那個時代,能穿上顏色亮麗的樂隊制服、迷你短裙、長皮靴,有多好看呀!」只是沒想到,進樂隊才受了一陣子的鼓手訓練,就被音樂老師強力徵召回合唱團擔任指揮,剛做好的制服、短裙、皮靴,從此再沒機會穿了。說到這裡,林老師語中還透著一絲遺憾呢!
 
隨著生命歷程前進,合唱指揮似乎與林舉嫻結下不解之緣。回想過往許多鼓勵她的師長,直接影響她選擇走上合唱指揮專業道路的,就是高中時期硬把她從樂隊中拉回合唱團的音樂老師──林慧君。「她肯定了我在音樂方面的能力,不但鼓勵我學音樂,而且幫我準備報考音樂系的各種資料,替我找鋼琴老師,加強術科方面的能力,甚至還陪著我選 二手鋼琴」。
 
就這樣拼了幾個月後,她考進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當時文化音樂系主任唐鎮老師覺得主修鋼琴的人那麼多,不見得所有人都一定要走演奏路線,於是另外設立一個音樂教育組,讓學生經過檢定之後,重新選擇留在演奏組或是轉到音樂教育組。在這種情形之下,逼著林舉嫻重新思考自己為什麼學音樂?「唸音樂系,是因為我喜歡唱歌、愛合唱音樂,希望能成為合唱指揮。」這是她對自己學音樂所下的註腳。可是大學部並沒有指揮組,種種考量之下,林舉嫻選擇轉修跟合唱比較有關的聲樂組。
 
在「文化」就讀期間,林舉嫻因弟弟的關係,帶領觀光系合唱團參加系際杯合唱比賽,當時擔任評審的音樂系指揮教授包克多老師,因此發現了她的指揮能力,並鼓勵她朝這個方向學習。大四那年,包克多老師身體欠佳,就讓林舉嫻在上合唱課時協助指揮工作,包老師則坐在旁邊指導。「一路走來,指揮的工作,都讓我覺得滿舒服、自然的。」
 
畢業之後,回到文化音樂系當助教,並且在華岡藝校兼任合唱課程,同時也帶了二屆的華岡合唱團,及擔任早期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指揮,加上在教會帶詩班,林舉嫻順理成章走上合唱指揮這一行。
 
為了充實自己的音樂能力,大學畢業六年後,林舉嫻老師決定出國進修,在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Rutgers)大學,專攻合唱指揮。接受紐約茱莉亞音樂院名師Dr. Richard Westenburg的指導。

每首歌都是一個小天堂
「我之所以喜歡合唱,是因為合唱曲中的歌詞,常常帶給我們一些很好的想法及價值觀。我在教會唱詩班長大,很多美好的詩篇、經文,都給我很特別的感受。」
 
林老師娓娓道出她對宗教音樂的偏好。她覺得宗教音樂透過有信仰的人來處理是最適當的,經過對於聖經背景、內涵的了解,配合生命的成長經歷,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不僅僅只是優美的旋律,更能進一步幫助人度過情緒上的難關。從許多作曲家對歌詞的處理中,可以看見信仰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對於自己的音樂會,林舉嫻有很深的期許 ,她希望一場音樂會帶給觀眾的不只是美的享受,更能深刻從「歌詞」中得到啟示。林老師最喜歡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因為那時期的音樂,所呈現出來永遠是「光亮」的感覺,「藉著音樂,可以把你的心打開,讓你朝向光明的一面 。」 
 
不只在音樂上追求「光亮」,在遇到人生挫折時,林老師也是以面對的態度迎向困難,想辦法解決,朝向光明面走去。這樣正向思考的處世態度,跟她從小在教會學習音樂有極大關係。在教會裡,會唱很多詩歌、讀經文,配合牧師的講道,無形中從音樂獲得很多鼓勵。因此,林舉嫻老師選擇合唱音樂的時候,「詞」是最重要的考量原則。
 
林老師習慣親自在音樂會上以解說方式,與觀眾分享詩篇故事的背景及內涵。曾有一位傳道人在聽完她指揮的音樂會後,感 之餘,打消了原先準備放棄傳道的念頭。「詩篇中許多故事發展的過程,能啟發我們度過很多困難。」這是林老師覺得合唱音樂帶給她最大的幫助,也是她認為合唱最有價值的地方。
 
對林舉嫻來說,每一首歌都是一個小天堂,音樂鼓勵她朝積極、光明的方向邁進。「音樂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她由衷讚嘆!
 
生氣團員對不起音樂的感性指揮
每當演出曲終人散時,掌聲對林舉嫻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團員的進步及是否盡力才是她最在乎的。她自嘲:「我是一個很不權威的指揮。」在音樂上,她會給予團員很大自由,跟團員一起討論音樂的內涵,卻從不對團員發 氣。林舉嫻並不希望團員怕自己,因為人聲就是樂器,在不好的心情之下,是唱不好歌的。當然,演出的成績不好,她也會生氣,但所氣的是:團員對不起音樂。
 
訪談中,林老師不時流露出感性的一面。她提到,有一次帶團練唱,團員唱得幾乎可用perfect來形容,但唱完後她卻哭了!那是她第一次在學生面前掉眼淚,當音樂完美結束的那一刻,感動於團員表現的同時,她猛然想起年幼孩子還在家裡等著媽媽回家。「為了合唱,我把許多寶貴的時間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敘述著這段回憶,林老師的眼角又泛起了淚光。
 
帶過幾個屬性迥然不同的合唱團,林老師認為,合唱音樂除了聲音之外,人生經歷也是很重要的,經歷越多,對每首歌指揮的詮釋就越容易理解,唱出來的東西是會感 人的。沒有十全十美的團,所以帶的每一個團,在林老師眼中,只看他們成長的過程及進步。「潔璐品歌手」是自組的團,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另一個很特別的團是已成立16年的婦女團「清香小唱」,她與團員間的相處更像朋友,這個團所標榜的就是以「唱高興」為宗旨。最初只有五個團員,在呼朋喚友之下,目前已有二十幾位團員,她們從不對外演出,僅以家庭音樂會的方式發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合唱團定期的聯誼活 ,她們的先生竟相互成為好朋友,這也算是練合唱的附加價值吧!。

只有自己開口唱才能品味音樂的好壞
林舉嫻老師認為合唱指揮的使命就是一種分享,藉著音樂把「愛」傳達給觀眾,進而提升人們生活的精神層次。她期許每一年都能就不同主題舉辦一場音樂會。
 
對於目前的音樂教育,林老師覺得很遺憾的是:音樂系的學生比較專注在器樂的技巧訓練,忽略了開口唱歌,以及與人一起「做」音樂的快樂;而她認為只有自己親身去唱,才能品味音樂的好壞。再則,台灣的合唱團較 乏節奏律 訓練,所以在唱歌時,不容易把音樂的節奏用自然的肢體律動呈現出來。
 
「音樂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學音樂真的很幸福。」這就是林舉嫻老師對音樂,或者說對合唱音樂,最真切的認知。
 
林舉嫻小檔案
星座:水瓶座
身分:台北國立藝術大學、東吳大學音樂系講師,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及「潔璐品歌手」的合唱指揮。
座右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感到最挫折的事:學音樂的人卻無法、或不願開口唱歌。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