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合唱社團在地化 —你加入合唱團了沒?

作者: 石易平  發表日期: 2006-07-01

合唱社團在地化—你加入合唱團了沒?

 
台灣到底有多少合唱團?這個問題,即使專業連台灣合唱音樂中心或是文建會,都無法回答。 乏這樣基本的資料與研究調查,如何知道合唱社團的生態或走向呢?只能從各種藝文活 的海報,口耳相傳的消息,還有年代久遠的文建會表演藝術年鑑,拼湊出一點「台灣合唱社團」的模樣。
 
然而,根據筆者個人觀察,近年來地方 合唱團似乎有增長的趨勢。仔細觀察台灣合唱音樂中心的合唱電子報,每周提供的合唱音樂會訊息中,常常會發現許多地方 合唱團正在成立、組織、甚或穩定成長中。或許,是越來越多的傳播管道,讓我們知道更多地方 合唱團的存在;也有可能是國內外專精合唱指揮的年輕音樂家,更多投入基層的扎根工作,經營新的合唱團;又或者,合唱團也可能是近十年來「社區總體營造」的附帶效果之一。究竟合唱社團跟社區的關係是什麼?你會想要在自家社區組織合唱團嗎?合唱社團在地化又有什麼意義呢?
 
合唱團本來就是地方性的聚集
從業餘合唱團必須長期、定時、規律地聚集在一起練唱的「基本」 質,可以看出,合唱團本身就是相當具有「地域 」的。對於合唱團員來說,練唱地點是一個重要考量,過去筆者曾訪問過台北縣永和市婦女會合唱團,就有團員提到她們不辭辛苦,每週從台北市通勤去永和練唱,小距離的通勤可以被唱歌的熱情所克服,但若距離再拉大些,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不過,由此也可看出,合唱團其實有它地區 的「利基」點,若該地區想要參與的人多,合唱團就越有生存發展空間。當然,反過來說,合唱團越活躍,越吸引人,它能夠涵蓋的「領土」也就越廣。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各種統計資料中,台北縣、市的合唱社團總是居冠的原因。
 
機關附屬與社區合唱團帶來歸屬感
既然合唱社團有其「地域」 ,那麼在公司行號或社區成立合唱團也就理所當然了。舉凡台電、中油等公家機構,或是惠普、新光人壽等大型公司,甚或義消夫人等,都有自行組織的合唱團。而社區如永康街、台大大學社區、或者中研院社區等,也都有合唱社團的蹤跡。合唱團「低成本、低門檻」的特 ,其實是社區營造相當有利的組織助力。倘若經營得當,機關附屬的合唱團,能夠提供員工建立辦公室之外的友誼,減低上司與下屬的隔閡,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及員工之間的溝通,尤有甚者,合唱團更能在公司的公關、康樂活 等層面使上力,可謂好處多多。
  
至於社區裡的合唱團,也能吸引平常對公共事務無所知悉的社區居民,藉由音樂認識更多鄰居朋友,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以及對居住社區的認同。其實,仔細想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真有機會去認識在社區中互 的許多人,不論超商老闆、水果小販、麵包店老闆或雜貨店店員,我們可能跟他們有很頻繁的互 ,卻難有機會好好跟他們聊上兩句,認識彼此,這時,合唱社團就是一個很好的「活 中心」了。筆者曾訪問過的「永康街媽媽合唱團」,便是相當好的例子,團員中有照相館老闆娘,也有小學老師,藉由合唱團及練唱後的聯誼,很容易就認識了永康公園周遭的社區及生態,還能幫助其他社區組織成長(例如:鼓勵自己家人加入永康街的巡守隊等),協助新居民融入環境(哪一家餐廳好吃?或是小孩該去哪裡補習等)。有位媽媽曾告訴我:「加入合唱團後,每天去菜市場買菜,都要跟好多人打招呼」,在社區附近走 時,很容易就得知鄰居的消息,並能夠互相幫助,這種似乎只有「小鎮」才會出現的風土人情,其實在台北市也可能發生,而他們,藉由合唱團的助力,達到了。
  
社區裡有一個感情好的合唱團,除了上述好處之外,還能達到許多守望相助的功能。對於社區中的銀髮族,社區合唱團可成為退休生活裡重要的精神寄託,若將歌唱視為一種「運 」,更能使參與團員保持愉快的身心狀態,延年益壽。對社區媽媽來說,合唱團可以成為交換生活訊息及家庭生活經驗的場所,倘若能有姊妹淘的情感支持,就更能抒解媽媽們在生活上的壓力與困擾,並互相分享、學習不同的生活經驗,社區合唱團更能藉由發表會,把家人的關係拉得更近,並成為全家人親近音樂的起點。
 
另一種合唱團「在地化」
近年來除了社區社團有增長趨勢外,還有另一種合唱團在地化的趨勢,那就是開發新曲目與保存民謠的風潮。許多合唱團除了練習演出西方經典作品之外,也開始尋找屬於台灣合唱社團獨特的聲音,例如台北愛樂合唱團推出許多創新作品或音樂劇,並以精美大型的製作為台灣合唱音樂開創新局;福爾摩沙合唱團長期以來耕耘台灣民謠,並出版相關樂譜,幾乎成了造福許多合唱團與音樂家的「良心事業」。其他如台北室內合唱團嘗試「駐團作曲家」,或是原住民、客家山歌團的逐漸興盛,還有許多人聲樂團不斷推陳出新創作與改編歌曲,在在顯示,時代正在改變,合唱社團亦然。合唱團不是只能唱西洋聖歌,而有了更多的選擇;合唱社團不再只能從原有的譜去挑選表演曲目,而願意聘請作曲家創作新風格的音樂,唱出自己獨特的聲音。為此,我們可以說,合唱團在台灣,從早期為宗教服務,到仰慕西方音樂的娛樂活 ,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在地化」的階段。
 
有人說,要看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先看看他們有多少合唱團。這句話或許誇張了些,但合唱團作為一種在地化的社區組織,卻多少代表了台灣民眾有多少自主自發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希望有朝一日,我們會發現,參與公共事務絕不是到總統府前去抗議,也不是待在家裡氣呼呼看政治call in節目,或是選舉時搖旗吶喊而已;真正的公共事務就在你的社區,你是否願意組織鄰居一起來解決社區的問題,願意和鄰居一起唱唱歌,了解彼此的生活?放下「弊案爆料、媒體call in」等惱人的新聞吧!要讓台灣更好,就從讓自己的社區更好開始吧,合唱團、棒球隊、土風舞,都是你重新認識鄰居的開始,何妨試著讓合唱團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呢?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