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社區合唱讓台北歌聲處處揚」座談會

作者: 朱元雷  發表日期: 2003-05-09

根據「財團法人台北市新合唱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年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目前至少有40個社區性的合唱團,特舉辦一場探討合唱團在社區所扮演的角色座談會,邀請民政局長林正修、民意代表、文化局官員、學者、合唱界人士的代表共同參與,現場並有由夫妻檔所組成的唭哩岸合唱團示範表演,基金會有鑑於這股力量能為最近因SARS恐慌的社區貢獻心力,悠揚的樂聲讓與會人士舒緩了因SARS緊繃的心情。

座談會開始首先由台北市文化局第四科科長陳慈銘針對政府對社區藝文發展的政策面做說明。她先介紹一科負責補助的翁股長及四科負責社區藝文的楊股長與大家見面,然後呼籲文化就是生活,因此文化局也有 "文化就在巷子裡" 的活動,鼓勵民眾參與社區藝文活動,另外希望地區性的特色也可以發揚到國際去。之後翁股長也說明了文化局第二期的補助已經開始申請,5月31日截止,楊股長也說明社區藝文人才培育計劃的「社區 "藝" 起來」專案,希望大家一起參與。

新合唱基金會董事長接著報告亦是文化局委託文化關懷協會的「藝企相投」專案,主要是推動企業界的善心捐款能夠集中管理,並合理分配給藝文團體的一種謀合方法。

再來是牽手唭哩岸合唱團的表演及報告,也是唭哩岸兒童社區合唱團的指導老師溫淑玲表示社區內有大人及小朋友的合唱團,象徵社區藝文薪火相傳,家長們也很高興小朋友參加合唱團不僅讓他們盡情發揮愛唱歌的興趣,又能為社區發展盡一份心力,他們曾舉辦親子音樂營等活動帶動社區合唱風氣,目前,可說合唱團員就是社區義工,是合唱團與社區利益結合最佳的範例,他們並在現場演唱三首歌曲,溫老師的牽手黃慶鑽說明了該團的成立經過,團長張李煌也報告了歷來的活動,也可以看出該團的活動力及對社區的貢獻,值得大家學習。而福林社區白鷺鷥合唱團的前任指揮徐玄亮也在會中向大家闡述白鷺鷥合唱團因為社區義工在社區參與的互動之下成立的緣由,除了團員本身對合唱音樂的喜好外,幾年來的經營也為社區的藝文活動貢獻了不少心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隆豐也報告協會的業務與合唱的關聯,白鷺鷥合唱團在社區參與裡是相當罕見的例子。

之後就開放座談,與會的社區合唱團員也提出有關練習場地的問題。民政局長林正修也趕到座談會現場,因忙於SARS環境消毒工作,一開始還不忘提醒大家如何正確使用消毒水。針對合唱團代表所提出關於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他表示因為一般社區活動中心不夠供給有不同需求的民眾,所以像合唱團這種音樂性的團體,可以運用三種管道享有資源,一就是附近學校的音樂教室資源,二是教會和民間企業所提供的場地,最後才是社區的活動中心。他並表示目前社區營造大都集中在環境改造,但無形的音樂藝術穿透力強,對於紮根社區潛力無窮。台北市文化局陳慈銘科長說台北市政府不只推動更多大視野的藝術表演及文化空間,更希望做到文化與基層市民的生活結合,提出台北歌聲處處揚的理念。

市議員林奕華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合唱團團員,深深了解到合唱可以學習到人與人尊重,在這紛擾的時期,還可以安撫人心,她也半開玩笑地表示,這是她最近第一次到一個話題中沒有SARS地方,立法委員李慶安在原有行程完畢後也趕到現場,並說合唱的合代表合諧,立法院也應該成立一個合唱團,仿效合唱的精神。

「新合唱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董事長朱元雷表示,基金會從成立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三年共十二場的「社區系列音樂會」活動,目前為止已完成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的演出。今後基金會除扮演輔導各社區合唱團舉辦演出活動的角色外,還希望可以繼續和社區藝文團體對話,以進一步思考對於公共利益參與的態度與觀念。希望在本次座談會後,能夠集思廣益,讓社區藝文團體有方向地為社區做更多的事。

座談會於五點十分圓滿結束,董事長除了感謝蒞臨的來賓外,也感激世新大學公關廣告系的協辦,才能使這次的活動圓滿成功。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