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買了『貓』的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怎麼辦? 

作者: 訥杉  發表日期: 2003-08-01

 

5月時我的一個朋友面色凝重帶點神秘微笑的跟我說他買到『貓』的票了,情況是,他很高興「搶」到了兩張2400元的票,可是同時又擔心不知道如何去欣賞這齣人人稱讚的好音樂劇;畢竟兩張票就是4800元,足夠買很多生活必需品了,萬一這4800元是在看不懂、暈頭轉向甚至完全狀況外的情況下度過,那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當下我就將『貓』簡單的向他做個介紹並且將我的DVD借給他回去先睹為快,好讓他進入狀況。

當年聽說『歌劇魅影』捨台灣就香港演出的時候小弟我簡直搥胸頓足,現在總算可以在國內瞧瞧這種大型國際級的音樂劇(Musical Theater)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像我朋友那樣狀況的觀眾有多少呢?欣賞一齣高水準的演出通常應該是令人興奮以及期待的,可是,萬一觀眾發生了狀況外的情況呢?記得幾個月前看完「芝加哥」(百老匯歌舞劇的電影版),我從電影院出來還沉溺於其中的歌舞場景,就聽到有觀眾破口大罵「到底在演什麼 ^%$$&,看都看不懂!」;如果花二百多元可以罵成這樣,那麼花了4800元的觀眾在看不懂的情況下就不難想像會有什麼反應了。

所以,雖然小弟對音樂劇所知不多,但是在找不到人出來為廣大的準貓迷們寫幾個字的情況下,我只好獻獻醜了,期望已經是貓迷的人在合唱中心的網站http://www.tcmc.org.tw多多補充,感激不盡!

關於貓劇的基本資料,已經有許多人介紹過,在這裡就不另外介紹,想要進入狀況的準貓迷可以參考一下文章後的基本資料!在這篇文章我想特別談一些事情給從來沒看過音樂劇的讀者,讓他們對於這種表演方式有一點心理準備。

音樂劇,也有人稱之為歌舞劇,因為裡面的表演元素正是「歌」、「舞」、「劇」,因此初次接觸的人要有從頭到尾都是以「歌」與「舞」來呈現戲劇內容的心理準備;由於這樣的表演方式是從近代開始演化而來,接觸到的作品多是現代作品;例如『貓』在1981年首演;因此曲風相當自由,一部作品裡面通常包含眾多的音樂形式,這也正是現代音樂劇迷人的地方。可是如果你是一個無法在同一個時間容納太多東西的人就要小心了,也許你的腦袋會塞爆了也說不定;大合唱之後突然來個重金屬搖滾,緊接著出現一個渾厚的男中音…華麗的舞台、多變的燈光、令人嘆為觀止的舞蹈、奇幻的特效…許多的驚喜正是不少音樂劇的表現方式,而『貓』正 是其中的典型。

其實『貓』是一部特別的音樂劇,製作人科麥隆‧麥金塔以及音樂家安德魯‧洛伊‧韋伯以「音樂舞蹈劇場」的型態,將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詩作與音樂舞蹈結合,呈現完美的舞台效果,沒有一般戲劇所謂的劇情;因此欣賞之前需要做一點功課,否則進了劇院就只能欣賞好聽的歌曲以及令人讚嘆的舞蹈,無法領略本劇的內涵。

『貓』的音樂結構會讓我想到『彼得與狼』,每個主題個性非常的鮮明,每隻出現的貓都有他自己的主題旋律;例如第一個被介紹出場的「甘比貓」,慵懶的旋律配 上n個游泳圈的身材;有著貓王唱腔的「搖滾貓」(這個角色與『約瑟夫的神奇彩衣』裡的法老王音樂風格相當神似,甚至眾女圍繞在身旁愛慕尖叫的場景都一 樣);「老戒律伯」平穩安詳的主題貫穿全劇,所有的貓大合唱這個旋律將他帶出;其中還有著名的Memory一曲由失去昔日風采的「葛利莎‧貝拉」主唱;說到這主題,筆者相當欣賞由「潔米瑪」這隻小母貓加上眾貓大合唱的Memory主題,並且在「葛利莎‧貝拉」唱完第二段的Memory時眾貓由鄙視轉為接納的感人場景。

整齣劇的寓意應該是「老戒律伯」所唱的每首曲子,在終曲他告訴人們「你們已經看過我們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遊戲,也知道我們的名字,應該知道如何與我們相處 了;貓有被尊重的權利,你該適當表示以及知道如何與貓交談」,這樣的論調讓筆者不自覺的想到「人人平等」、「人權」之類的議題,您覺得呢?

還好『貓』有發行DVD影片,建議大家既然已經花了相當的票價,那麼就再投資DVD做做功課吧(好像在替發片公司宣傳…),讓自己熟悉一下即將現場觀賞的劇碼絕對是提昇自己鑑賞能力的不二法門。要注意的是,現場表演絕對與觀看影片不同,許多的驚喜正等著你去發覺喔。

《貓 Cats》基本資料

二幕音樂劇
作詞:艾略特(T.S.Eliot)
作曲: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製作:科麥隆‧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
首演:1981年5月11日 倫敦新倫敦劇院(New London Theater)

簡介:『貓』是韋伯依據英國詩人艾略特的「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中的詩句寫成,沒有完整的劇情,但是寓意深遠,整個情節主要是藉由傑利可貓族一年一度的盛會,以介紹各主要『貓』的角色來反射社會中各式各樣的人們;除了精采的歌舞,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其內涵的一齣戲。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