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在合唱的舞台上活起來--訪連芳貝談第四屆重唱大賽比賽隊伍的舞台表現

作者: 陳淑儀  發表日期: 2004-11-01

在合唱的舞台上活起來_  訪連芳貝談第四屆重唱大賽比賽隊伍的舞台表現

說到如何讓合唱演出在舞台上活潑生動,多數人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從音樂劇取經。
本刊特別訪問鑽研musical頗深的連芳貝老師,請其分別就聲音、肢體、色彩的角度談談演出者可以如何在合唱的舞台上活起來。

舞台演出是聲、色、影的總合,過去合唱的舞台上多半較著重聲音,近年來觀眾對「有聲有色」的要求更高,演出者必須三者並重,才能滿足觀眾對視覺、聽覺的感受。

讓聲音活起來
若專就重唱大賽來談,連芳貝老師認為小重唱與Vocal Bend的聲音必須分開看,她指出:「小重唱的部份較簡單,與以往唱合唱團的聲音要求差不多,只是要特別注意針對不同場地調整音量的大小,場地小不需使用全身各部位的力量;若場地大又沒麥克風,音量就得適時調大,但又不能太過over,使聲音變難聽。其次是balance的問題,主旋律與非主旋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而其實這也還是音量的控制問題,主旋律的聲音必須出來一點,和聲則應該退後一些。唱主旋律時的音色穿透力要強,唱和聲時的音色則必須較溫潤。記住,當你是主角時,聲音的共鳴點要高,位置要放在前面。」

連老師非常鼓勵每個唱合唱的人都應該要練習、學會怎麼玩自己的聲音,「雖然每個人的身體構造有差異,仍可就口型、舌頭位置來怍正確的而基礎的訓練,從不同口型的變化去感受共鳴腔大小的改變,以及不同氣流量的震動。我們唱出來的聲音包含氣與音,只要用心體會,就能感覺聲音與空氣加在一起的適當比例。」

至於Vocal Bend,當加進麥克風後,聲音的質與感受性又很不一樣了。連老師強調美聲唱法或是較厚的聲音,對麥克風而言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我們的聲音唱出來後,會與空氣作用產生出一種質感;而麥克風是直接收音,出來的聲音少了與空氣作用的過程,如果是屬於較沙啞、較暗、顆粒較粗的聲音,或者氣太多、共鳴位置比較後面的人,會很容易聽起來pitch偏低,因為麥克風的顯音效果絕對會真實而殘酷地將缺點擴大!

連老師建議唱Vocal Bend 時,聲音可以稍為直一點、乾淨一點,不要有太多抖音,甚至可用稍為扁一點的聲音,類似流行歌的唱法,共鳴不要太多,聲音的密度要夠,並盡量即中在前面,因為麥克風是收不到泛音的。「音樂劇有一種Belting的唱法,拉緊聲帶,集中高度,將位置擺在很前面,聲音聽起來有點白,但還是用頭腔共鳴。」連老師以〈Memory〉裡最高潮的一句 "Touch me, It's so easy to leave me !" 來示範美聲唱法與Belting唱法不同,確實後者的戲劇張力更強、更能侵透人心;反而美聲唱法聽起來不痛不癢(因為音域並不太高,很容易可以唱得過去)。還有克服換聲區的問題,也都必須經由不斷練習,加上用心體會,才能有足夠的敏銳度來調整感受。

讓肢體活起來
在真理大學教授指導學、合唱、舞台動作與肢體開發的連芳貝老師認為,所謂肢體表現很難訴諸白紙黑字,必須在實際操作演練時,現場指導說明調整手的姿勢、身體的角度等,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很少有這方面專書出現的原因。

不過,若單就本屆重唱大賽參賽隊伍的隊形與肢體動作來談,評審之一的連老師倒是有些建議可供未來參賽者參考:「這一次許多隊伍在隊形與舞台動作上看得出來都用心作了設計。不過,我仍然要提醒:音樂還是最重要的,舞台上的肢體呈現要讓人放心,要知道怎麼抓住觀眾的眼睛和耳朵。」但如果為了動作而忽略聲音,恐怕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太多的動作設計,有人大方、有人卻放不開,畫面看起來反而顯得較凌亂,倒不如不做動作。對於沒有受過肢體訓練、還不習慣在舞台上放開來動作的團體,連老師建議不如只要作簡單的隊形設計,動作也不要太複雜,只要整齊就容易藏拙;如果肢體還放不開,卻在花俏、複雜的動作上作文章,在舞台上就會缺點畢現,因為跳舞畢竟還是會影響到唱,會喘,會使句子拉不長,使pitch不穩。

「切記!隊形與動作都要與音樂match在一起,才能幫助拉出音樂的層次,成為一種加分。」其實,最高層次的動作是隨著音樂韻律的自然動作。連芳貝老師特別讚賞此次人聲樂團組的新加坡隊伍Key Elements的肢體動作最成熟,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設計,卻與音樂自然合一,他們偶爾出現齊一的手部動作,不用則已,一用就很大方,能強化樂句,產生畫龍點睛之效,是很好的加分。

至於重唱組的「吵不停合唱團」肢體動作雖然活潑,唱時身體不斷往前傾,尤其在每一個句子的開頭,總是要點頭、向前彎腰,這多少會影響到聲音,在畫面上也會覺得舞台稍顯凌亂。「由於沒有指揮,他們應該是以此為默契。但一直前傾閉合,容易壓迫身體的共鳴空間,在舞台上唱歌,挺直、開展的姿勢是比較有助於讓聲音發出來的。」

在所有表演藝術中,與舞蹈、戲劇相較,音樂演出者的舞台肢體呈現一向是最不活潑的。舞台視覺要漂亮,不但笑容要燦爛,即使唱到哀傷的歌,也可以善用眼神、表情來傳遞音樂的情緒。連老師觀察台灣合唱團員常常在唱活潑的歌時知道要笑,但在唱到哀傷的曲子時就容易面無表情、眼神呆滯,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台上看起來是沒有表情的。「在舞台上要做得更多才能讓人看到,而這可透過照鏡子自我練習來改善,鏡子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能夠接受身體開發課程訓練是更好的。」

讓色彩活起來
不可否認,舞台上的視覺呈現,服裝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色彩的整體協調感很重要,服裝的質料選擇也要考量在舞台燈光照射下要夠亮、夠顯眼。

「舉例來說,Key Elements的服裝選用正紅與黑,是很漂亮、很大方的搭配,可惜的是某位女團員所穿的酒紅色絲質長褲,在質料與色彩上與其他團員皆不同,這就顯得不夠協調。另外,重唱組的Chorphilia,女團員都打上有點帶螢光色澤的亮藍絲巾,但有一位團員可能因為絲巾太長,將其當成頭巾使用,在整體畫面看起來就顯得特別突出,如果她從頭到尾都是solo,可以用這樣的裝扮來突顯,但如果不是,就會變得過於突兀。」

連老師解釋:「舞台上的服裝一定要有色彩、能反光,有些質感很好的服裝在舞台燈光下完全顯現不出來,而有些看起來質料不是那麼好,但在舞台燈光照射下卻非常閃亮,這些在挑選服裝時是很重要的思考點。譬如,人聲樂團組的 The Fake Group的服裝顯然經過精心設計,質料也很好,但在舞台上看起來顏色就顯得太淡;而斑馬線合唱團是較年輕的學生團,在服裝樣式的搭配上較休閒,是符合他們的年齡,不過小碎花與牛仔布的服裝在舞台上很難出色,也不太適合。」

合唱要好聽、好看,視覺、聽覺的整體呈現必須面面俱到,從本屆參賽隊伍的表現來看,台灣重唱團體的水準有在提升,這是可喜的,也是令人期待的。(文/陳淑儀)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