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歌--從〈天佑美國〉一景說起……

作者: 石易平  發表日期: 2004-11-01

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歌--從〈天佑美國〉一景說起……

八月的某一日,我興高采烈地起了個大早,參加全美第二大的食物嘉年華會──水牛城美食節。正當我手持著草莓冰淇淋,努力在人群中殺出一條血路時……且慢!有合唱團的聲音!原來,台上那十多個英氣勃勃的白髮軍人,正是鄰近城鎮的「越戰退伍兵合唱團」,他們應邀來此地共襄盛舉,在大家的圍觀下,卯足了勁地唱著三部男聲合唱。

只見指揮轉過身來,對在大太陽下駐足聆櫻的群眾說道:「下一首,我們要唱的是〈天佑美國〉( God Bless America )。雖然麥克風的效果遠遠地不敵在另一舞台同時演出的搖滾樂團,但所有團員仍然用蒼老的聲音激動地唱著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彷彿想要告訴大家,他們是多麼愛護這片土地,即使廝殺戰場多年以後,他們仍舊心繫家國。

路過駐足的人群裡,有老有少,有帶著小朋友的爸媽,也有鼻子上穿了不知幾個洞的年輕小伙子,但是,當台上唱到慷慨激昂的反覆段「天佑美國,我愛的土地,與它站在一起,引導它……」時,忽然身邊老老少少都異口同聲與台上的老兵們唱了起來,有團員露出會心一笑,台上台下融成一片,越唱越起勁……

我心裡想,是了是了,這就是合唱的魅力。

歌聲乘載著動人的文字,而音樂自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群老兵,不需要用叫囂的言語或政治的訴求來爭取什麼樣的愛國認同,因為在他們的歌聲裡,在他們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唱著歌的那一剎那,他們碰觸到你的感動,你的心情。他們流露了自己的情感,也向觀眾展露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歌。

此情此景,若搬到台灣上演,不知會變成什麼樣?退伍軍人在台灣的確是個政治敏感的角色,正因為如此,音樂在這裡才更能夠扮演關鍵的角色,就算是政治立場相左的人,如果能夠在那真誠的歌聲中體會他們的生命,開啟一扇具有同理心的窗戶,也許能夠為很多被選舉與政治活動扭曲的刻版印象與交相指責,提供一個「願意理解」的善意溝通基礎,進一步設身處地理解他們曾經經歷過的歷史與傷痕。藉由音樂,藉由歌聲的抒發,建立一個跨越藩籬的橋樑,讓這股力量安撫與消弭不必要的「敵我」意識和人身攻擊。

台灣是否能有這樣的場景?當我們在政治人物的口水裡,在SNG轉播的對立與謾罵裡累積憤怒與不安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夠平心靜氣在這吵雜的環境裡,努力傾聽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聲音?如今標榜著多元文化的台灣,人心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多元的包容,和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與柔軟的心靈?退伍的老兵、同性戀團體、越來越多的銀髮族、弱勢的客家族群,甚至行動不便的朋友,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有怎樣的不同?這世界不只四大族群,或者綠地與藍天,台灣人形形色色的生命經驗凝聚出的社會團體,我們是否曾經試著去傾聽他們的聲音?電視上call-in節目也許有給某些人的解答,但關掉一切媒體也是不少人的選擇,而如今,在合唱團裡,我們似乎尋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合唱團低門檻、親近性高的特性,吸引許多團體組織合唱團,不少音樂學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報告,指出了合唱團對於現在市民社會的重要性與益處,合唱團不僅成為拓展社交生活與感情支援的重要基地,更是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媒介。社會學家R. Putnam便成提及:

    「義大利地區擁有許多合唱社團、足球隊、賞鳥協會及扶輪社。此區的多數市民每天從報紙中熱切地獲知這些社團的相關消息,他們參與公共事務,但不是以個人或是代議政治的形式參與。居民彼此互信、正直而守法,而這些區域的領導者也較為誠實。市民與他們的領導者氣味相投,其社會與政治網路是水平的組成,而不是階層的。這些社團重視連結、市民參與、合作與誠實。政府真的運作著(Putnam:1993:115 )。

不僅如此,合唱團更扮演著凝聚社團,跨越藩籬的角色。其中最聞名的例子,便是美國歷史悠久的女同性戀合唱團──AMASONG。其致力演唱女性創作的古典合唱作品,並鼓勵長久以來被社會所隔離,甚至污名化的女同志勇於公開自己的性別認同,藉由一系列感人且公開的創作及表演,AMASONG不僅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同及支持,吸引美國公共電視為其拍攝紀錄片,更獲得美國同志文化獎的合唱類最高殊榮,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女性成員藉由音樂,傾吐自我的生命經驗與痛苦,在人聲合唱中展現屬於她們的文化,開啟了社區居民與她們的相互了解、相互體諒與尊重的大門。

這樣的例子也許透露出了一種可能:每一種不同社群,都能藉由合唱來傳達出他們的生活經驗,藉此讓更多人瞭解他們,讓社區接納他們,創造一個能夠包容多元文化的環境。台灣的社區媽媽合唱團、在美國為數不少的同志合唱團(台灣也有男同志合唱團,叫做G大調)、銀髮族合唱團,或是少數族群合唱團(例如:德國移民合唱團、拉丁裔合唱團、甚至為數不少的華人合唱團)。這些合唱團提供了這些社群(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某種弱勢社群)一個柔性的角色,讓人們知道,他們不是一群難以互動的社區居民,或是古怪的「異文化」團體,而是能夠將歡樂及美好與他人分享的社區一份子,這種良性的互動機會更能夠進一步帶動他們的自我認同與成長,以及社區居民對於弱勢團體的了解與尊重。這種「樂」,應該算是一種深層的、社會的「樂」吧!

下次經過社區公佈欄的時候,別忘了瞧瞧是否有個這樣的合唱團正在你家附近的國小舉辦公演,何妨試著給自己一次機會,讓我們來傾聽不同的聲音,經歷多樣的生命經驗,豐富我們的視野,創造多元而包容的台灣社會,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拋棄政治動員,調整我們的刻板印象,一起手牽手唱著「天佑台灣」。(文/石易平)

AMASONG網站:www.prairienet.org/amasong/homepage.html

作者簡介                                                            
石易平,台北長大的台灣女生&合唱愛好者,曾參與金穗合唱團、台北市交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以及T42 singers演出。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畢,2001年,企圖將音樂經驗與對於母親/台灣女性的想像結合,誕生出碩士論文──「婦女合唱團的社會網路與性別角色」,並赴香港大學第一屆華人婦女網路資本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現為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社會學博士班學生,近期的研究為「台灣留學生的社會網路與支持」以及「從卡拉OK到KTV:台灣流行音樂的文化創意與擴散」。                                                    
本專欄竭誠歡迎各方賜教交流,電子郵件信箱為[email protected]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