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指揮素描簿】以愛與奉獻的心追求和諧--楊鴻年願當「墊腳石」

作者: 馬楠 、范聘  發表日期: 2005-07-05

 【指揮素描簿】以愛與奉獻的心追求和諧--楊鴻年願當「墊腳石」

指揮風格熱情奔放、細膩入微、曲目範圍廣泛、表現力豐富的中國著名指揮家楊鴻年,被譽為「真正掌握合唱藝術奧秘的大師」,他所得的冠冕,其實有跡可循。

以一把口琴扣響音樂之神的大門
成長在烽火硝煙、饑寒相伴的時代,童年常吃不飽飯的楊鴻年,只要聽母親的歌聲,立刻停止啼哭。除了母親的歌聲,農民在田裏插秧唱的田歌,也是他最早的音樂啟蒙。「有位同學送我一把舊口琴,只要有機會,我就吹奏幾段學過的歌或即興編的曲子。」有一次,一群喜歡音樂的孩子在中央大學音樂系鋼琴老師包恩珠的家庭音樂會聚集,身邊幾位同學慫恿他吹口琴奏一曲。「起初,我不知所措,後來在包老師鼓勵下吹了一首〈夢幻曲〉。」整個客廳裏的人都被純樸、古老、單純而又抒情的旋律陶醉了,他也不知不覺陶醉在自己的琴聲中。音樂會結束,包老師把他留下來,「她說我用心演奏的聲音、熱愛音樂的純真的心打動了她,叫我跟她學鋼琴。」激動的楊鴻年簡直說不出話來,只能不停點頭。就這樣,他用一把破口琴,輕輕叩響了音樂之神的大門。

之後,他對音樂越來越著迷,只要有接觸音樂的機會都不放過。每周日去教堂,並不完全是爲了做禮拜,主要是可以參加唱詩班;美國新聞處每周舉辦一次的音樂沙龍,播放古典音樂,使他的音樂視野越來越開闊。「有一次,包老師帶我去聽中華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那位外國指揮讓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一根小小的指揮棒,竟能魔術般調遣一個龐大的樂隊。驚雷、海濤、婉轉鳥鳴、潺潺溪流、悠揚牧歌,彷彿都是由它牽引著流淌發出來的。散場後,我就跟老師說,我要當一名指揮。」

1948年,楊鴻年告別父母、恩師,隻身去上海。爲了彈琴,以低報酬爲人修琴、調琴。他的勤奮感動了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負責樂務的老先生,將他領進排練場,讓他免費看排練,終於讓他第一次有機會詳細瞭解樂隊指揮究竟是怎麽回事。1950年初,南京成立第一個合唱團——南京廣播合唱團,沒有指揮,在包老師和其他人推薦下,楊鴻年走上了指揮台。50年代初,上海樂團及上海音樂學院聘請德國及蘇聯教授開設「專家班」,他又得到進一步深造。

忘記鮮花與掌聲,每次從零開始
楊鴻年認為,合唱是一種集體藝術,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追求高度和諧與統一,可以最快捷、最有效地影響更多人接觸真正有價值的音樂,以此提高人們音樂審美能力,喚起千百萬人心靈上的共鳴。他發現很多人,尤其孩子特別喜愛音樂、渴望歌唱,所以就把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用在研究合唱教學上,並在1983年正式成立了少年兒童合唱團,希望能帶動更多地方成立合唱團,給孩子一個接觸音樂、享受音樂的機會。「我希望傳遞給學生與團員如何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內涵的方法,再通過他們的歌聲,把音樂傳遞給觀衆,形成美好的共鳴。」

十多年來,楊鴻年帶團出國訪問、比賽,足跡遍及歐、亞、美、澳等地,比賽也獲得極多獎項,但他不曾迷失在掌聲中,他說:「掌聲實際分好多種:有一種是觀衆認爲演出精彩,給予表揚、贊同;一種是鼓勵性的禮貌掌聲。指揮要能分清楚這兩種不同掌聲。面對掌聲一定要保持冷靜、清醒,在演出結束後,總結整場音樂會與預期想法是否相符。因爲有時自覺演出時會有強烈反應的曲子,實際演出中並沒有想像好。因此要分析、總結演出的效果及觀衆的反應。」

在中國,有「真正掌握合唱藝術奧秘的大師」之稱的他,自謙這是言過其實,「說我是中國在世界合唱比賽中獲獎最多的指揮家,在某個歷史階段可能是對的。但我希望年輕人要比我好。我願當年輕人攀登更高峰的墊腳石。我常對學生說:要忘記鮮花和掌聲,每次演出或比賽後一切要從零開始。」

對楊鴻年而言,音樂生涯中的耀眼成績,並不保證過程一定風平浪靜,當挫折臨到時,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盡可能讓更多孩子都能歌唱、並在歌聲中享受音樂的美,才是支持他克服一切的力量,他說:「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生活在如美好音樂般和諧的世界上。」

音樂雖無國界卻有祖國
楊鴻年心目中的好合唱指揮是何光景?答案是:不僅有紮實的專業技能,還具備高水準的綜合素質,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綜合型、創新型的人才。他進一步說明:

「在音樂素質方面,對視唱練耳要求很高。教學中不僅得為學生示範,還要能及時聽到學生的錯誤並改正;至於會多種歌唱方法,是用來表現不同風格的作品;其次,學習與發聲器官有關的人體解剖知識,可充分發掘、發揮人聲的表現力;紮實的作曲理論則用來分析和詮釋作品或編配和聲。

「所謂綜合型是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音樂藝術本體內部,包括理論、知識、技能以及聲樂、器樂多種技能和各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在音樂與相關文化之間,包括音樂與歷史、文學、民俗、社會、自然的綜合;在音樂藝術作品方面,既要弘揚民族音樂,又要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注意古代、近現代與當代,中國與世界各國,民間音樂與專業音樂創作等多層面的綜合。創新型則在準確表現音樂的同時,對音樂有獨特見解,甚至能表現出作曲家都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歌唱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學生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合唱指揮應注重對現代創新教育理論和創造性音樂教育理論、先進教學法的學習與掌握,以利於探索通過先進的教育來促進創造能力發展的途徑。」

「而最最重要是有一顆愛和奉獻的心,讓我們能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向世界,讓愛自由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真切感受音樂的美妙。」

楊鴻年特別強調:「不愛父母的人不會愛國,不愛祖國的人怎麽會愛人類?音樂是無國界的,但哪一個音樂家不屬於他的祖國?有沒有藝術家是抽象的世界人?」除此之外,「追求和諧」更是音樂的本源。

每個老師都要是真正的園丁
對發展中國合唱藝術貢獻極大的楊鴻年,指導、訓練兒童合唱團多年,他認爲應該給兒童最好的。兒童合唱不僅要有好的、優秀的合唱曲,還要有優秀的指揮,讓孩子在小時候就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當然這不是靠理論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在良好環境成長,潛移默化的熏陶。每個老師都要是真正的園丁,因爲幼苗需要精心培育,才能茁壯成長。

「我希望我們的合唱能夠從孩子抓起,大、中、小學都能夠有系統的合唱課。讓每個人在合唱中都能感受合唱之美、音樂之美,並在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比較準確、完整的表現音樂。另外,與各國各地區的交流也相當重要,永遠要不斷吸取養分。」
在音樂園地耕耘三十多年的楊鴻年,談起自己這一生最大的使命,他的笑容認真而飛揚:「就是帶領更多人通過歌聲走進音樂。忠實於自己的職責,把人間最美好的聲音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小檔案:
出生:1934年7月30日
身份: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
特別的興趣:寫作
最喜歡的作曲家:布拉姆斯、德彪西、巴哈、布裏頓。
最棒的指揮經驗:在美國ACDA年會的演出,詮釋Moses Hogen的作品,(2003年2月12日在卡內基音樂廳)。
最光榮的時刻:在義大利的國際合唱比賽屢次獲獎的動人場面。
感到最挫折的事:合唱團的經濟困擾。
最放不下的夢想:建立合唱學校或合唱學院。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