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巴哈風格

作者: 雁如  發表日期: 2001-09-28

 

很多十九世紀作家認為巴哈是古典音樂的"創始人",但事實並非如此。巴哈的重要性是他成為"複調音樂"時代,和以莫札特、貝多芬及他們的繼承人為代表的"交響曲"時代的大分水嶺。他的音樂總結了前一個時代,也成為時代的根基。

簡單地說,巴哈和在他之前的複調音樂可說是"多聲部"的音樂。這些聲部可說是一隊歌唱者,一組樂器,或是同一件樂器的不同音或。每一個聲部牽引著一個獨立的部門,而所有聲部都是地位相等的"對位法"是一門將不同聲部和諧地混合在一起的藝術。有了它,複調音樂就不至於變成漫無章法。巴哈以後的"交響樂"時代裡,作曲家們較喜歡只用一種或一組樂器去演奏一個旋律、用其他樂器作襯托的和聲或節奏的較簡單形式。

"複調音樂"和"對位法"是影響巴哈最多的二種形式,巴哈甚至將他的一生全奉獻給複調音樂。因為複調音樂在巴哈家族中可是一種流傳了四代的寶。根據一本巴哈傳記中的資料顯示,巴哈他們在家族聚會時唱的都是些流行小曲,"歌詞詼諧與猥褻參半"。他們不只齊唱,還即興演唱,但唱的時候幾個即興部份可以按和聲合起來。至於歌詞,卻是各管各的,每個聲部都不同。

巴哈創作達最高峰要算他最後一部作品《賦格的藝術》的出現,在當時巴哈已深受視力衰退之苦,二年後完成此作品,巴哈就因中風而逝世。

"賦格曲"通常被視為一種神秘莫測、深奧而複雜的音樂形式,然而賦格曲其實是相當簡樸基本的,因為賦格曲本質上是將一首輪唱曲加以延展。"賦格"這個詞源自拉丁文Fuga,意思是"逃跑"。事實上就像童謠裡的輪唱一樣,賦格曲裡的各個"聲部",不管是人唱的還是樂器演奏的,聽起來都好像在互相追逐逃跑。在開始時,第一聲部將整首賦格曲的主題清晰而毫無裝飾地陳述出來,在第一個聲部差不多把主題陳述完畢,準備將發展了的主題(也就是所謂的"對位")帶出來的時候,第二個聲部便開始將最初的那個主題及對題引出來,可是用的是一個相關連但不相同的調。

當所有的聲部全亮過相之後,賦格曲便進入中間部份。這時候各聲部獨立地,也同一時間將原來的主題和對題變奏。在巴哈那些比較複雜的賦格曲裡,他有時會用模擬的方法將主題的速度拖慢,又或者加快它的速度,有時候,他還將主題轉位,把它倒過來寫。

到了末段,巴哈通常都會用密接和應的方法縮短聲部間的間隔距離,讓各聲部聽起來好像一個趕上了另一個,直至最後全體將原來的主題一起來一個嘹亮的陳述,成就了這個壯麗堂皇的音響結構。用巴哈自己的話來說,這都是為"上帝的更高榮耀"而寫的。

簡單地分析巴哈作曲的風格與形式,其實就是"主題"二個字,我們如何在主題不斷轉換時,還能清楚地呈現主題,就是我們的基本工作了。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