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 - 小鼓篇

紙上談兵 - 小鼓篇

小鼓,是鼓組中最重要的一個樂器了,因為它掌握了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二四拍,也就是大家一起打拍子的地方。其實應該反過來說,我們聽音樂時為什麼要在二四拍的地方拍手,就是因為最亮的小鼓大部分就是打在二四拍上啊!小鼓是人聲打擊中最具變化性的音色,也最獨特,常常可因為小鼓聲就能知道是哪位人聲打擊手在打擊,就像其他的樂器是一樣的。

敲打鼓邊的音色最容易做,就是發出〝K〞的聲音,也可以加上母音變成是 Ka 也ok的。這個音色可以用吐氣發出,也可以用吸氣的方法發出喔,可以試試看!用吸氣的 K 可以解決打了太久無處吸氣的問題,因為通常一首歌要打三分鐘左右,吸氣本來就是人聲打擊手要去解決的問題。所以其實很多人都習慣用吸氣的K。Natually7及 Sirens 的打擊手就是都用這種方法。但很多不同的音樂還是要看風格,像爵士就不適合完全用 K 囉。

另外一種也是打鼓邊,但是比 "K" 更亮的音色,個人認為是更接近打鼓邊的音色的,就是〝GK" 法。這兩個都是子音要怎麼發聲啊?有點像唸各位的各字,但不發出母音,試試看,是不是更像啊?
 
打出小鼓鼓面的聲響,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小鼓響弦的延音。小鼓反面有幾條鐵絲捲成的弦狀物 ( 鼓隊則也有將之用到正面 ),上面那張圖可以看得到。打在鼓面時這些響弦會震動發聲,增加了高頻的部分,也因此跟中鼓的聲音可以分開,也因此而更亮!人聲打擊打小鼓一般都用所謂的 pf 法,p,是為了要噴出強勁的氣,f,就是要模擬響弦的延長感,pf一起發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弱了沒有打擊感,太強會變成兩個音,如何恰如其分就要練習了!一開始會噴出許多口水,千萬不要對著人練習,熟悉以後就可以控制了。就算是同一種方法,每個人打出來的還是稍有不同,有人亮有人暗,有人加音高,有人不加,有人用橫隔膜,有人不用,只用口中的空氣等等,總之,要自己多練習,多聽別人的音色,再嘗試,修改,最後習慣它!
 
個人因為自從高中以後兩隻虎牙都掉了,用 pf 法漏氣太多,因此自己發明一種〝BZ〞法!先唸出Z的音,有音高喔!然後再加上 B,但是要短而有力才會像。也可以將 Z 字改成注音的ㄖ,加上 B 以後好像唸〝ㄅ _ ㄖ〞,試試看!也可以很亮,是有效的小鼓聲!
 
另外還有電子音樂裡常見合成的鼓聲,如 Kish,或 Ksh,用 Ksh 吸氣也很適合的,也是很多人喜歡用的,有一種現代感、電音感。其實小鼓聲只要是短而亮,而又有打擊感(不能太軟),然後能夠跟別的打擊樂器可以分別出來的,就是可以用的小鼓聲,所以,自己玩玩自己的聲音,看看是不是也有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小鼓聲呢?
 
剛談到吸氣的問題,既然談到吸氣,我們來看有那些小鼓聲響可以拿來吸氣用呢?日本有一位鼓手用吸氣的ㄊ,配合著他的大、中鼓及開合鈸,完全適合!只要稍為改變口腔空間還可以有不同的音色喔!除了前面提過的K, Ksh,其實,pf 法也可以吸氣喔,反正就是多玩自己的聲音,看可以發出甚麼可以用的怪聲囉!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