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嘴巴來台隨想(二)

台灣的人聲樂團已經不少了(近70個團吧),從十二年前慢慢進展到現在應該算是 on the right track,為什麼這麼說呢?從2005年Niniwe 到台灣演出時,當時我也有點擔心台灣的觀眾是否能接受這樣的音樂,但是發覺台灣的觀眾真的是一個能夠吸納多元文化的海綿體。之後的匈牙利FoolMoon 的 pop/rock,德國 Stouxingers 的舞台語言,此團現已改名為Slixs,西班牙的b vocal 有程度的搞笑,斯洛伐克Still quartet 的Gospel 完美和聲,德國Klangbezirk 清新爵士四人組,後來竟帶來8首中文流行編曲(已在合唱中心販售),瑞典Vocalsix 的緊密和聲與幽默,Unicum Laude(匈)與Vocaldente(德) 不用手持麥克風,堅持較有泛音的和聲的多風格清唱,日本 Takarabune的風情,Irmelin(瑞) 的民族唱法,美國 SoundStage的標準美式爵士,德國 Tonalrausch 的高雅,澳洲 Suade 的隨興自然,烏克蘭的ManSound 渾厚有力有蘇俄的傳統,即興的巴赫至今難忘,韓國 MayTree的職業水準與堅強的VP,香港 Gay Singers 的中國器樂融入,當然還有許多沒提到的義大利、奧地利、新加坡、澳門等等地區的隊伍。這次二度來台的Triu 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一女兩男的清純音色,法國的大嘴巴則是用了許多人聲節奏及特效造成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時而冥想時而狂亂等等等等,是兩個非常有自己想法及特色的團體。這些都給台灣的團隊及觀眾注入許多音樂的養分及可能性。

反觀亞洲友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算是很早就開始玩現代阿卡貝拉了,但是大家也都在 Pop/Jazz 的風格中打轉,韓國VP超強,音樂偏重極少柔歌。日本以J-pop為主,團隊很強卻不夠國際化,也沒有統一的組織。新加坡有不少好團,但也無奈市場較小,很難發展,除非走國際路線。香港的新團中漸漸產生好手的強團,但曲風較偏港式,成長看好還待時日。其實每個團體最後都要找到他自己的特色,當然大部分都還是要從簡單的 pop/jazz 開始,也是吸引人的起點,然後十年過去了,合唱中心帶進了許多國際視野,讓台灣的團體親眼目睹國際團隊的精湛之處及特色,反思自己在做甚麼?可以怎樣學習別人的優點,尤其如何能讓自己的團隊音樂特色與人不同?這些養分自然會在台灣的團隊中發酵,這兩年台灣團在亞洲國際的比賽中的成績也令人刮目相看!但因歌手大多是合唱團員出身,比較沒有 solo 特質、樂團語法不足、音樂上還抓不到團隊特色是三大問題。因此我要在此鼓勵大家除了唱唱 a cappella 以外,最好還能真的去玩 band,學一樣樂器,吉他、bass 都好。 Triu 的三個團員也是長笛、吉他與鍵盤手,常常在低音Hubert的葡萄園餐廳中開小演唱會。

不過這次到南部巡迴,一般商店的櫃檯小姐也知道甚麼是阿卡貝啦,實在是個安慰,還期待大家一齊努力,開創自己的天空!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