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合唱動起來 (六) - 合唱劇場

第六類其實是筆者比較希望推動的,也就是結合多元藝術形式,讓音樂更能表達出意境或內涵,姑且稱之為「合唱劇場」吧。合唱加肢體動作固然不錯,用在歌詞簡單、輕快具節奏性的歌曲上很適合。音樂劇則所費不貲,服裝道具燈光布景、演戲跳舞排練等等,一般合唱團沒有很強的毅力就很難做得好。跨界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把兩三樣藝術放在同一個舞台上就算跨界了。當然,合唱劇場也不簡單,最主要是構想,怎樣用多元藝術呈現一首曲子的精隨。劇場式的做法可以很經濟很抽象的呈現,適合經費不多的合唱團,但需要更多的創意!

筆者曾在1999年參加在荷蘭鹿特丹舉行的第5屆世界合唱音樂專題研討會(Fifth world Symposium on Choral Music),見識到一個來自瑞典的26人隊伍Amanda如何將合唱團的舞台效果完美呈現出一種活潑的藝術層次。他們結合了燈光、道具、隊形、文學、劇場、空間及造形設計、新潮的互補關係等等,表現形式讓人目不暇給,讓坐在台下的觀眾好像看到了莎士比亞的舞台劇、雲門舞集、詩歌朗誦、百老匯、Blue Man、STOMP、橋段、頭髮舞、瑞典現代音樂元素的大融合,最重要的是藝術層次頗高,逗笑之處也沒有讓人有低俗或多餘之感。回台之後就在聰明活潑的世新大學合唱團開始嘗試這樣的方式呈現合唱曲。嚐試初期只用三五首歌曲形成一個 part,團員們覺得很怪,稱此為「怪怪part(怕)」。世新合唱團的同學們創意無窮,構思往往令人驚艷,只是大學生年紀輕,無法在藝術層次上有更深刻的體會,但是在十幾年的經驗加上引進許多劇場界的專家在寒訓暑訓中的培養,以及在世新大學授課的徐華謙老師大力的指導下,已經漸漸地更上層樓,漸入佳境了。以下是「怪怪怕」十周年時的擴大製作(10首歌)其中的作品,請大家指教。


Perhaps Love:敘述愛情是什麼,及最後大紅心與氣球表示對愛情的憧憬

Kungala:是 Stephen Leek 的作品,比較現代的呈現方式    

Siyahamba:簡單的非洲聖歌,卻用一個旅人拜訪部落學歌的故事來呈現  

 Seasons of Love:前排的打排球,後排的紅心就是球,就是愛情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