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可演唱~潘德列茨基的《波蘭安魂曲》與《無伴奏合唱作品》

發表日期: 2022-05-19

期望可演唱~潘德列茨基的《波蘭安魂曲》與《無伴奏合唱作品》

潘德列茨基 (Krzysztof Penderecki, 1933 – 2020),波蘭現代前衛作曲家,他的早期創作就探索實驗性的新音響,嘗試樂器反傳統的極限運用,將所謂「噪音」音響的微分音樂與密集音簇作為創作的嶄新手法。他的風格多樣,雖然極具前衛實驗精神,但他依舊掌握音樂的旋律性與傳統要素的情感呈現。許多樂評對他的音樂評價不一,但是他說:「是傳統的或是先鋒的,都不重要。對我而言,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這就足夠了。」

潘德列茨基歷經數十年完成的《波蘭安魂曲》( A Polish Requiem, 1984-2005),是很龐大的合唱管弦樂作品,合唱部分不難,但整體的戲劇張力與創作語法讓人振奮!此作品的音樂也被使用於以卡廷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愛在波蘭戰火時》。

我很喜歡潘德列茨基創作的無伴奏宗教合唱作品,即使當下不太知道作品確實的歌詞內容,但是它呈現的人聲美學與音響堆疊,讓我全神貫注地聆聽,甚至還會不時地感動得想掉淚,這種極具能量的音樂將會帶給我整日的幸福感。Juha Kuivanen指揮Tapiola Chamber Choir錄製的CD,指揮與合唱團都有很好的專業能力與現代音樂的素養,值得珍藏!

合唱之外,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廣島受難者的輓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 1960),這是一首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受害者致敬的曲子,它透過 52 件弦樂器以違反傳統拉琴方式的顛覆演奏與「音堆」(Tone Cluster)產生的縱向與橫向的堆疊與抗衡聲響,深刻喻意戰爭破壞平穩的規律,呈現戰爭摧毀的殘酷。《廣島殉難者輓歌》雖是他早期的創作,但極具前衛的嘗試!

這首作品的驚悚氛圍,讓許多電影都引用之配樂,例如1991 年的電影《樓下亡魂 》、2006 年的電影《人類之子》、2017 年的電視劇《雙峰》以及影集《黑鏡》都曾使用此音樂。

潘德列茨基 (Krzysztof Penderecki, 1933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