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的魅力

發表日期: 2022-03-29

孟德爾頌的魅力

孟德爾頌 (F. Mendelssohn 1809-1847),雖有猶太血統,但他不是在冰冷的閣樓創作,也不是在貧困潦倒中去世,他生於富裕且具藝術氣息的家庭,從小接受以培養貴族與文化人的教育。他的敏銳與早熟天份,再加上俊美外貌的氣質魅力,從小與各界名士的社交活動,充實他的藝術涵養。他於9歲完成第一次公開演出,11歲進入柏林聲樂學院學作曲,17歲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青年時期就獲得維多利亞女王的青睞。後來,孟德爾頌因為長期積勞於38歲腦溢血去世,此噩耗令當時音樂界所惋惜!孟德爾頌一生創作豐富,音樂風格雖無太多糾結與憂愁,但充滿詩意與流露自然精緻高雅的特質,尤其在管弦樂的色彩充滿想像空間。

孟德爾頌長年研究巴赫的作品,於1829年指揮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演出,這是巴赫去世79年後的首演,此巴洛克作品復興,是音樂史發展的重要紀錄。孟德爾頌創作許多宗教作品,於1836年開始創作至1846年完成的神劇《以利亞》(Elijah)是眾所皆知的經典,他的無伴奏宗教合唱作品充滿教堂虔誠信仰的內涵,即使這些作品呈現在浪漫風格美學下,但總讓我想到巴赫經文歌的風格。特別喜歡孟德爾頌晚年創作的三首詩篇 Op.78:
*Warum toben die Heiden
*Richte mich, Gott
*Mein Gott, warum hast du mich verlassen

十九世紀隨著國家意識的抬頭及社會結構改變,許多國家成立合唱協會,合唱音樂節相關活動蓬勃發展,合唱團紛紛成立,作曲家也創作各種形式的合唱作品。孟德爾頌自己也組合唱團喔!他也創作許多俗樂合唱作品,尤其是短篇幅的無伴奏合唱 (Lieder)。此類作品難唱!所謂的難,並不是音符或是節奏的困難,它的難度在於德文歌詞在工整曲式與以主音音樂為主的結構的歌詞內涵表達,而且多是無伴奏合唱!尤其喜歡孟德爾頌以下幾首無伴奏小品,曲式較多變化,且在聲響上有一些管弦樂色彩,其中《Lerchengesang-雲雀》大家都熟習喔!
*Auf dem See
*Lerchengesng
*Frühzeitiger Frühling
*Jagdlied

孟德爾頌還有很多作品都是愛樂者所愛所必知,例如:
*四首交響曲:尤其是第二交響曲《讚美詩》(Lobgesang),加入人聲與合唱,且脫離傳統交響曲結構。第四交響曲《義大利》(Italian)的色彩變化。
*《芬加爾洞穴序曲》(Die Hebriden Overture)
*《仲夏夜之夢》(Ein Sommernachtstraum) :著名結婚進行曲就是出自此。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e minor violin concerto)
*聲樂曲《乘著歌聲的翅膀》(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鋼琴曲《無言歌》(Songs Without Words)
…………………..
或許可以思考:為何孟德爾頌有這麼多作品為大眾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