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音樂發展來自歐洲北方-布根第王朝

發表日期: 2021-12-20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音樂發展來自歐洲北方-布根第王朝
存在於918-1482年的歐洲國家-布根第公國,領土囊括現在的法國東北方、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等區域。第11世紀之時,此公國進入布根第王朝統治時代。自12世紀始,布根第宮廷聚集許多歌唱機與樂器演奏家,宮廷內設有皇室專用的教堂,音樂家為之創作,也成為音樂活動的中心。於14世紀末到15世紀中期的盛世,布根第王朝的王侯極力推倡音樂,首先於法國甘勃來(Cambrai) 的主教座堂成立了聖詠團,之後也以此處發展出當時最重要的樂派-「布根第樂派」(Burgundian School)。布根第樂派雖然以法國的甘勃來為音樂發展中心,但於比利時的列日 (Liege) 也非常活躍。
 
歐洲的北部(現在的法國東北方、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等區域)在音樂史的文藝復興時期發展,以年代序,後人稱為「布根第樂派」、「福萊樂派」、以及「尼德蘭樂派」。16世紀初期,此樂派的音樂家幾乎佔據歐洲重要的音樂活動,但是自16世紀中期開始,隨著國與國的關係差異以及社會型態的改變,此地區許多重要的職位逐漸被當地作曲家取代,此樂派也日漸衰落。
 
尼德蘭樂派初期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是“杜飛” (Guillaume Dufay, 1397-1474)。
接著,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是“約斯坎” (Josquin des Prez, c.1450-1527)。
在鼎盛時期的代表作曲家是“拉索”(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他一生創作兩千多首作品,除了聖樂,俗樂包含義大利牧歌,法國香頌,以及德國歌曲,是此樂派的集大成者。
 
此樂派的俗樂大部分的作品是法文香頌(Chanson),或許是因為語言的問題,演唱的團體與曲目沒有英國與義大利俗樂多,但是以下應該也是合唱人的基本曲目喔!
*Josquin des Prez (c.1440-1521): Mille regrets
*Clement Jannequin (c.1485-1558): Au joli jeu du pousse avant,   La Guerre, La Chant des Oiseaux
*Pierre Passereau (c.1509-1547): Il est bel et bon
*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 Bonjour, mon Coeur, O la o che bon echo
*Pierre Certon (c.1515-1572):  La la la, je ne l’ose dire
 
在聖樂部分,我非常喜歡約斯坎 (Josquin des) 的聖樂,結構清晰簡潔,拉丁文的語韻與音樂緊密結合,音樂完全表達文字的內涵,當純淨聖樂迴響於教堂之時,教徒謙恭之心也完全寄託於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