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而後工~~蕭士塔高維奇 (D. Shostakovich 1906-1975)

發表日期: 2021-08-16
窮而後工~~蕭士塔高維奇 (D. Shostakovich 1906-1975)
 
蕭士塔高維奇,出生於俄羅斯沙皇帝國末路時期,1917年皇室被推翻,歷經十月革命之後的列寧格勒共產執政,1924年史達林接任後,於1933年進行第二次五年計劃,在文化方面開始進行思想統一,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受到苛刻的批判。在此動盪與極權束縛的時代,蕭士塔高維奇仍堅持創作,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壓抑了30多年的他終於可稍微自由呼吸地創作。
 
蕭士塔高維奇説:「就算他們砍了我的雙手,我用嘴咬著筆都還要繼續創作。」
 
蘇聯於1926年提出「社會實體論」,要求音樂需反映時代的精神且被大眾所了解,並表現共產主義光明面,所以不協和音,無調音樂以及前衛音樂都是被禁止的。另外,在那個時代的作品,觀眾是否喜歡或是樂評家的反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領導者是否喜歡”。面對這些現實的無奈,蕭士塔高維奇對於自己的創作説:「我努力研究音樂藝術,努力創造自己獨特的型態,它是單純化且富表情的音樂。」
 
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超過100部,自1924年至1974年共創作15部交響曲與15首弦樂四重奏,每部作品都是生命熱情的內在傳遞。於1953年史達林去世之後,也大約從蕭士塔高維奇的第11交響曲開始,曲風開始趨向自由與新的嘗試。
 
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時常出現長達十多分鐘深沉的弱樂段,在此弱樂段,我閱讀那橫溢的才華在長期飽受壓抑的低潮所隱藏的深刻情感,就如同冰河底下的深海撞動,那隱藏的情緒無法破冰而出。而他以簡單素材慢慢鋪陳樂曲架構而達到強烈力量,如生命奔向希望的動力,也如破冰而出的情感爆發出震撼的力量。在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我深刻感受到生長在艱困時代的偉大-為了藝術為了愛!
 
我很喜歡以下交響曲的弱樂段 - 沈靜與淬煉。
*第5號第三樂章
*第8號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
*第11號第一樂章開始與第三樂章
*第12號第二樂章
*第15號第二樂章
 
另外,有兩首交響曲都是使用聲樂素材,這是蕭士塔高維奇在作曲形式上的自由與改變,但不變的是在低沈的人聲與管弦樂的慢板交織中,依舊看見他晦暗寡歡的一生。
*第13號交響曲:男低音獨唱,男聲合唱,以及管弦樂。

*第14號交響曲:女高音獨唱,男低音獨唱,以及管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