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藝術,除了音樂~~我的喜歡

發表日期: 2021-04-26
19世紀藝術,除了音樂~~我的喜歡
 
十九世紀因為政治改革與工業革命,人文與社會發展有極大的改變。在建築方面,除了有以前各時代風格的復興,在工業革命的影響所帶來的鋼筋水泥也引領新式建築。有兩類建築在十九世紀可真的是“新潮”!
 
玻璃為主體的建築 - 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於185I年建造,通體晶瑩透亮,是一座規模龐大的鐵與玻璃的建築物,是1851年在倫敦舉行世界博覽會的展示館,以鋼鐵為骨架、玻璃為主要建材。此建築在倫敦6月的燦爛陽光下如同水晶般閃閃發光,它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建築奇觀之一,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重要象徵,也是現代建築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可惜於1936年發生火災,建築全毀。
水晶宮展開人類一種新的建築美學質感,它的輕透與光亮,與傳統建築的厚重閉實是極大對比,而且建造時間也較短喔!水晶宮的設計與實材使用概念影響之後與現代建築發展。
建築師:Paxton Joseph (1801-1865)
建造地點:英國倫敦海德公園



 
鋼鐵為主體的建築 –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於1889年完成,鐵塔的高度312米,初名為「三百米塔」,後來以設計師艾菲爾的名字命名的展覽塔。鐵塔建築設計最著名的是防強風吹襲的對稱鋼筋設計,除了四個塔腳是用鋼筋水泥外,其他部分都用鋼鐵構成。鐵塔共分三層,三層眺望台高度不同,各有不同的視野,如果在傍晚登上鐵塔最高層,欣賞落日與巴黎夜景,那一定是“浪漫爆表”!
建築師:Alexandre Gustave Eiffel (1832-1923)
建造地點:法國巴黎
 
我喜歡的幾位畫家~~
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德國畫家
他透過想像的景物,懾服於天地萬物的永恆,表達自己的謙遜與深沈淒涼心情。
弗里德里希說「從一粒砂中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
他的朋友卡魯斯(Carus)說:「閉上你的肉眼,用精神之眼看你的畫。然後把把你在黑暗中所看到的東西,拿到陽光下來。」
在他們的創作中,我閱讀到-在大自然的景觀發現無限的可能。
最喜歡弗里德里希的《林中修道院》,大地與人隱沒在黑暗與孤寂,似乎是人與自然界的死亡,但是那佔畫的2/3光暈,似乎看見燦爛的來世與永恆。


 
特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英國畫家
他的畫不是說故事,而是傳達一種印象。後期注重描畫在水面的光線、天空與火焰,逐漸放棄描畫實物,影響法國印象派畫家。
最喜歡特納的《雨 蒸氣 速度》

 
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法國畫家
風格多樣,在傳統中的叛逆,工整中的活潑,光與暗中的尖銳。他的畫有古典,寫實,印象,又有突破以上風格的獨特風格。
喜歡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構圖,眼神與色彩,蘊藏豐富的內涵。
他的晚期作品《牧女遊樂園酒吧》女侍者的眼神與畫中的群眾之間,讓我強烈感受到“人群中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