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談閹唱歌手

作者: 本初  發表日期: 2001-11-05

 

巴洛克時代盛極一時的閹唱歌手把演唱技巧推到一個無以倫比的高峰。

「去勢法」的運用雖然和人類文明歷史一樣的久遠,但直到十六世紀才有人基於「音樂上的需要」而實行(或被實行)這項技術。由於那時女性不能擔任教堂唱詩班的職務,故人們必須尋找女聲的代替品,原本這項職務一直都是由男童高音或假聲男高音擔任,但卻沒有一項折衷是成年男童的嗓音在達到聲樂和音樂上可能的徹底訓練前就已經變聲了;男假聲雖然在今日的教會合唱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卻比女高音少了五度的音域,何況男假聲的聲樂技巧有時並不具愉悅的美感。

去勢法是一個相當猛烈但出色的解決方法,閹唱者保持了男童的音域和音質,並隨著成長而更有進展,因為增加了成熟男子強勁的肺活量和腹腔力,這是個令人無法抗拒的組合:孩童天生令人心動的「啼」聲,藉著成熟男子的力量和確信,傳送出來。當代的評述更加確定了閹唱聲樂的顯著效果。布羅薩爾(De Brossard)曾寫道:「他們的音色如同男童一般的清晰和令人感動,而且是更有力的」。羅西尼(Rossini)言:「他們的聲音具特殊感人的性質。」這些作曲家們起初對這群「可憐的去勢者們」深切地同情,而當他們開始聽到其演唱後,更被其藝術深深感動。閹唱聲樂奇特的矛盾就在於雖然它是被製造出來,人工化的,但它的效果卻比任何自然的聲音更加「自然」。

雖然閹唱歌手是文藝復興晚期,馬倫左(Luca Marenzio),拉索士(Orlando di Lassus) 等人的牧歌,極出色的詮釋者,但卻是在巴洛克藝術形式的精髓--即歌劇中,他們才扮演主要的角色與地位。隨著歌劇的先驅者蒙台威爾第 (Monteverdi) 樹立了歌劇的吟誦風格並引進了有別於宗教氣味的寫實風潮,在這風潮裡,演唱者開始訴諸於模擬演講似的,帶有頓挫,甚至是喘氣、呼喊式的唱腔。這是適合舞臺的表演方式,他那極富情感的聲調可使觀眾很快沉入他的感覺中。起初,歌劇是宮廷的娛樂,沒有售票室,僅憑邀請入場,但由於觀眾繁滋的迅速,促進了商業團體的建立,有些是巡迴的,有些則是長久定於一處。戲劇的題材也從簡短的宗教神話轉向場面浩大的歷史劇。那時舞台的壯麗是空前絕後的,當時最偉大的畫家和建築師都絡繹不絕於劇院,因為在那裡可以讓他們自由掌握巴洛克式的想像力,將之發揮到最誇張的極限。

除了視覺盛宴外,它也是聽覺上的饗宴,因為巴洛克中期,音樂家已得到相當的優勢,聲樂上也以閹唱歌手具有穿透性和持久力的嗓子為新的特色。在早期,華麗的裝飾音更受到觀眾的青睞,但後來都臣屬於圓滑流暢的旋律中,也為日後的「美聲法」(bel Canto)風格打下基礎,同時奠定了義大利歌劇和歌手的優勢地位。除了在德、法、英固有發展形式外,僅有法國地方性的形式可以抵擋住義大利式的歌劇帶往倫敦,漢堡和維也納。這些閹唱歌手強大的表現力超脫了語言的界限。他們的技巧將歌劇轉化為國際性的娛樂,而他們自己也成為第一群「國際巨星」。

在巴洛克中期,演唱的藝術到完全的高峰,聲樂的內在表達比從前更完整性的發展,歌手的技巧是奠基在對呼吸的操縱上,包括它的控制和運用,老義大利大師不斷的教導他的弟子如何控制呼吸──如何吐出「聲調」(filar il tuono) ,也就是如何適切的吐出微音並持續延長,在延長過程中又逐漸加強,然後又逐漸減弱。這樣的控制產生了伸展的基礎,使得閹唱歌手的演唱達到無可匹敵的表現力,並且使得聲音毫無壓迫的循著他自己「自然發展」,這音色是純淨清澄的,以輕快、準確和明亮的姿態,自由地唱出精巧的裝飾音,並能賦予滑音(Portamento) 生命力--使聲音彷若一道流波。

閹唱歌手們第二項對呼吸的精通是對「共鳴聲區」(Register) 的嫻熟控制。聲區的不同音色,如同巴洛克管風琴中的音栓調整器一樣,在它的表現中占極大部分--實際上,我們也相信後者是受到聲樂例子的啟發,要使不同的聲區的音色一致化成為可能,必須透過對自身音域的全力開拓,將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最大的程度。某方面而言,這樣一種優勢是閹唱歌手的特殊生理機能所導致的結果,雖然去勢法阻止了原發生在未來去勢男子青春期的嗓音變低,但卻並不遏阻聲音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他繼續了像童齡女孩般的嗓音發展,不同的是當閹唱歌手長到和正常男人一樣的體格時,進展會更大:他的喉頭大且有力,特別是胸腔發聲區的大小和力量,任何一個出色的女聲樂家都不可能有這樣的胸腔發聲區。
 

對於這些不可思議的能力,我們無需太驚訝。這些歌手從孩提到一位成熟藝術家,其間都經過最完整和極嚴格的音樂訓練。他們的學習並不是僅被發聲法佔滿,有關理論和作曲也都佔同等重要地位。此時期的裝飾音原來在作曲時並沒有寫下,要等歌手依著一些特殊的規則去補充,而這些規則早已是他們的基本概念。這樣使得和聲更加豐富,並且會創造一些其他的不諧和音。透過歌手們的高超技巧,音樂本身乃得以延展。要將音樂和歌唱、詮釋和技巧互相抽離是不可能的事。那時絕對沒有像今日我們所習慣的,在詮釋和作曲間做一截然的分野。當然,有些閹唱歌手是像當時不同的作家(特別是非音樂上的)所形容的,是個腦袋空空,胸中只有半瓶醋的人,這些人除了自負,虛榮還有什麼呢?傳聞他們能即興做出各種方式的聲樂修飾,使他們滿溢著真正的音樂情感,但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音樂背景訓練,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他們研讀的每一門技藝,無一不是想使他們成為一位完美的大師。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