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浪漫樂派音樂很難懂嗎? 

作者: 黃慧雯  發表日期: 2001-04-10

 

十九世紀流行什麼音樂?

你喜歡流行音樂嗎?你喜歡爵士樂嗎?新世紀音樂?電子音樂?其實每一種音樂都有它獨特的風格,越是能貼近人心,與呼吸一同律動,越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們,就是以這樣的理想創作了無數扣人心弦、讓人不得不摒息聆聽的曲子。

在古典時期那種抽象的、追求絕對的音樂美感的音樂潮流達到顛峰之後,從法國吹出的自由思想風氣,讓人們開始自省,個人的情感、主觀的意識、對新事物的渴望及民族特性的突顯,都藉由音樂傳遞到人的心中。當時的作曲家們因為社會型態的轉變,不需再依賴教會及貴族們,在經濟自主的情況下,能自由的發揮及創新,在古典時期甚少使用的和弦,在此時大量地出現,再加上轉調及半音進行的處理,使得音響效果與從前大不相同、更加地豐富、多變;在力度方面,大小聲的強烈對比,使得聽眾的思想、呼吸亦隨著音樂而緊張或鬆弛。

在那樣衝擊的時代,文學家的詩詞常常是作曲家寫歌曲時的最愛,除了使用聖詠和禮儀的經文寫出的宗教歌曲外,若要表達人的喜怒哀樂,詩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是必需的,也因為如此,當我們在演唱歌曲時,旋律的起伏、強弱、和聲都和歌詞息息相關,若能將這些要素緊密的結合,相信一定能深深地感動聽眾。

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非常多,以德國、奧國為主,如從古典跨到浪漫的貝多芬、擅長藝術歌曲的舒伯特、以德國歌劇「魔彈射手」著稱的韋伯、以合唱音樂及神劇為主的孟德爾頌、宗教合唱曲著稱的布魯克納、堅持古典樂派作曲形式的布拉姆斯、寫作鋼琴曲受到大眾喜愛的蕭邦、義大利歌劇的重要人物——威爾第、交響曲及合唱曲著名的法朗克,俄國的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穆梭斯基,以及捷克的德弗亞克等等。在這些作曲家中,歌劇、鋼琴曲、交響曲及室內樂的作品非常多,而合唱曲也為數不少,如宗教合唱曲中,貝多芬的D調莊嚴彌撒曲非常重要,因為他用音樂將歌詞內涵表達無遺;舒伯特、羅西尼的聖母哀悼也是如此。在俗樂合唱曲方面,從無伴奏歌曲到管弦樂團伴奏的合唱曲都有,如布拉姆斯的「勝利之歌」、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白遼士的「浮士德的天譴」等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在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各主要都市都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和歌劇院,音樂工作者的增加及樂譜的大量出版,使得合唱團體快速增加,民眾對音樂的喜愛也與日俱增,在此後音樂開始蓬勃發展。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