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一級一級走向阿卡貝拉的所在

作者: 朱玉昌 (漢光創藝文化總經理)  發表日期: 2012-10-15

依稀記得那是1989年秋末的一個午後,我走進愛愛院尋訪寄宿的故友,剛踏到他落葉蕭索而昏黃的房舍門口時,聽見屋裡正播放著〈Ob-la-di, Ob-la-da〉這首披頭四著名的歌曲,入門坐定後,友人問我聽出這首歌有什麼不一樣嗎?我除了感覺唱得特別優美外,並沒有發覺有何不同,友人指點我仔細聆聽伴奏的部分,耳拙的我,仍沒聽出任何異樣,友人將手中歌曲封套遞給我,映入眼簾的是一串「The King's Singers 10th Anniversary Concert」英文字,這張《國王歌手十周年音樂會》專輯,讓我第一次感受了無伴奏人聲(A Cappella)天籟的喜悅。

兩三年後,在中華商場拆除前夕的佳佳唱片行裡,無意間又見到了這張復刻專輯落寞地埋在一堆特價品中,興奮地買了回去,瘋狂聽了無數個夜晚而不厭倦,自此,勾動了我對阿卡貝拉(A Cappella)瞭解的趣味。

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蒐集專業資料與研讀專業資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有心,未必完全能滿足我們知的欲望,單論阿卡貝拉的歷史,能求得的文獻資料真是有限,多數能找到留下隻字片語的記述,盡是源自於歐洲中古世紀的教堂音樂,其餘似乎留白,喟嘆!這是一種自我所學有限下求知的無奈,以及這是一種非主流的冷僻學門所使然。

隨著資料的挖掘,阿卡貝拉被禁錮在好奇裡的迷霧斷層逐一撥雲銜接,無伴奏人聲合唱源起於服務宗教信仰的歷史悠遠,在古猶太文明時期,人民即隨時藉由清朗歌聲來表達對神明的崇敬,而《舊約聖經》也記載了大衛王迎回約櫃後,侍立288名歌藝絕頂的歌者,將其編列為24個唱詩班,用各種形式日夜領唱於約櫃前。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悲劇」盛行,劇中不乏純人聲組合的對唱與齊唱。直到公元六世紀末葉,羅馬教會認為坊間許多音樂調式(Modes)屬性邪惡,在嚴禁邪惡調式的同時,教皇葛利果一世(Gregory I)熱衷於重新統整與編撰聖歌,他將四世紀米蘭主教安伯西厄斯(Ambrosius)所製訂的四個調式音階延展為八個調式,目的在利於豐富教會音樂家創作,這時期的作品,沒有拍號與小節線;不需樂器伴奏,用齊唱、靠極純淨單音及延長母音節技巧來挑動經文的旋律變化,這就是我們現在仍能聽到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也是目前最沒有爭議的阿卡貝拉濫觴。

教會無伴奏人聲合唱形式持續傳唱了一千兩百年之後,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底層社會的一群非洲裔黑人孕育出改變框架的契機,當時最常見的美國平民社交中心是理髮店,理髮店成為男人聚集的地方,這群黑人利用等待理髮的片刻發出聲響,默契式地清唱起靈歌、民謠、通俗歌等流傳曲目,遂發展出以歌會友而擴及街頭。

受黑人福音表現形式影響,到了二十世紀30年代,歌曲中已大量滲入「藍調」風格,四部和聲唱法形成主流。50年代是阿卡貝拉自然蛻變大躍進時期,一些「Doo-Wop 」歌手開始摹擬樂器聲,將口技作為歌聲伴奏。70年代龐克(Punk)、嘻哈(Hip hop)音樂陸續加入歌曲陣容,因口技變化更趨多元,阿卡貝拉展演終得百花齊放。

阿卡貝拉表現形式與一般音樂不同,最大特點就是運用人類與生俱來的單純發聲,不需攜帶龐雜的樂器,成團人數彈性高,四個人即可組團,成員音色獨立,演唱節奏簡單,聽覺效果卻極為強烈。無獨有偶,人聲的特點正好突顯出整體音樂風格的局限,人聲在音聲詮釋上,保有原始樂器的特色,對音準、節奏、視唱、聲樂等技巧訓練再好,歌聲再柔和優美;深沉感性,對應流行音樂的活潑力度,略顯形式變化缺少豐饒的枯燥,導致阿卡貝拉難領主流趨勢的風騷。

回想,這些皆是血氣方剛求知的過往,卻因著五斗米而不得不暫且擱置,翻掌間,塵封近逾二十年。

光陰飛逝如梭,2009年受邀參與漢光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舊愛新歡 – 全國高中職暨大專盃詩詞歌唱比賽」,會場上結識了台灣合唱音樂中心的朱元雷先生,深入接觸得知朱先生及其夫人陳雲紅伉儷,有心、有計畫;出錢、出力;四處奔波,扶植樂團、培養團隊;為台灣阿卡貝拉的發展,奉獻、推動了十年。這「十年有成」,恰恰彌補我長時間缺席阿卡貝拉知識後所遺留的空白。未幾,漢光董事長宋具芳女士在受邀觀賞一場無伴奏人聲合唱演出後,不經意閒話中淡道:「如果能結合作詩詞演唱,效果應該會不錯吧!」,正是這句話,重新燃起我對阿卡貝拉的熱情,2010年我投身漢光團隊,便著手推敲基金會詩詞推廣平台整合阿卡貝拉的可行性。

2011年是關鍵性的一年,在獲得董事長宋具芳的授權下,二月開展了組構人聲樂團的計畫,礙於非專業豈能造次領軍專業的顧忌,數度陷入迷惘,感佩朱元雷、陳雲紅伉儷全力相挺和無私參與,終於跨越了第一階段自四月份起長達半年每兩周一次的策略性會議,確立了願景、目標、營運模式、創新突破形式、團員培訓與出路規劃、社會回饋等建置作業。隨著「2011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舉辦,對外宣告招團工作展開,看見參與重唱藝術節的數十個台灣人聲團體,各個活躍,表現精彩,心底合作影像浮現,是否必要為整合詩詞推廣而扛起一個人聲樂團的經營風險,搖擺思緒又一次被喚起。

這個人聲樂團絕對別於一般的人聲樂團,是秉持社會志業為己任的呀!也就是未來所有的成果,將回饋於斯土,一切經營的實際淨利得,奉獻作社會公益。這個團要從傳統出發,唱屬於我們自己的歌,會有濃郁的華文特色,古典為體;現代為用,且融合西洋精粹,採取情境式肢體語言渲染表演氛圍,以來自台灣為榮,為站上國際舞台,唱響華人之聲而努力。此刻,似乎只有義無反顧。

經營人聲樂團的差異化特色,要的是有「願力」的投入者參與,要能將「願景」、「信念」轉化為「創新」與具體「行動」的力量,唯有「願力」,才是實踐理想的唯一真理。憑藉著「願力」二個字,2012年三月「漢光人聲創藝樂團」(Han Guang Vocal Band )正式成軍,對外團名確立為「漢光演袭」。

2012年九月,金革唱片公司在國父紀念館籌辦了兩場《旅夢》二十音樂會,為國寶級文學耆宿 鄭愁予先生八十誕辰暖壽,這等文壇樂事,「漢光演袭」有幸躬逢其盛,與鄭愁予、李建復、周蕙同登大舞台,並獻上處女之作,用集體創意新銓 鄭先生作品〈牧羊女〉、〈晨〉二首詩歌。在演出歸於平靜之際,必須以理智、虛心地檢視這次開端,這個團,距離完善之路尚有篳路藍縷的險境等待披荊斬棘,唯有繼續匍匐前進,才有機會一級一級走向願景的所在。

加油吧!「漢光演袭」。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