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合唱團的軟實力 • 之十--伴奏真棒!棒在哪裡?

作者: 霜竹  發表日期: 2012-05-10

合唱團的軟實力 • 之十--伴奏真棒!棒在哪裡?

小時候唱合唱,最喜歡的老師就是伴奏(是一位男老師),印象裏每次排練他從頭到尾都面帶微笑,他用頭打的拍子甚至比指揮老師打的拍子還易懂,而最期待的就是他彈的前奏。後來,參加不同的合唱團,關注伴奏似乎成了我的本能。我的運氣也特別好,當我作了指揮,每位伴奏幾乎都是專業級的,都能把我們事先溝通好的內容表現得很棒,甚至超過我的想像。

如果從伴奏的角度來看,合唱大分為無伴奏合唱與有伴奏的合唱,文藝復興時期以前樂器不普及,大多數合唱曲是無伴奏的,有人稱這個時代是人聲時代;巴洛克時期開始,樂器逐漸發展成熟,作曲家在譜合唱曲時開始用上管弦樂團或鋼琴作伴奏。由於用了伴奏,使得合唱音樂的音響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合唱團的規模也跟著增大增強。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一些西方歌者回過頭來用人聲模仿樂器的方式表現合唱(嚴格地說是重唱),饒富趣味與時代特色,也就是朱元雷兄在台灣大力推廣的人聲合唱。

這回我想談談傳統的合唱與鋼琴伴奏。參加合唱排練,或分部練習時,如果團員唱迷糊了,指揮會請伴奏示範彈一遍“正確的”,讓大家跟著唱,這是許多人都有的合唱經驗。對一般業餘的歌者來說,這可能是較好的方法。由於鋼琴的音是固定的,而彈伴奏的老師多數有較好的音樂素養,如果團員識譜碰到困難,不管是音準、節奏,請伴奏用鋼琴示範一下,讓團員跟著模仿,是比較直接、快速的解決之道。有些團練習無伴奏合唱曲的時候,也請伴奏同時彈各個聲部,伴奏會在唱的過程中,把個別不準確的音提示出來,讓他們及時回到“正軌”。而碰到當代無調性的曲子,伴奏的重要性就更顯著了。

然而,伴奏的功能遠遠不僅如此。如果我們對待伴奏只是爲了校正音準、節奏,或滿足前奏、間奏的需要,或不至“停電”,那就太可惜了。好的作曲家在寫合唱曲時,對於伴奏的設計也是匠心獨運的,他或許採用垂直的和絃,使整體音響更加結實豐滿;也會用分解和絃,來增強樂句的流動性;有時會用一些特殊的節奏音型與和聲交融,使得樂音產生一種多層次的變化;也有的會使用複調的技法,使得伴奏與合唱產生競奏、互補;甚至會運用鋼琴不同聲區的色彩變化,使得音響效果多采多姿。鋼琴伴奏雖然彈不出歌詞,卻可以用細膩的技巧彈出時而與合唱對話,時而與合唱融合,時而與合唱輝映的戲劇性效果。而好的伴奏能夠運用雙手彈出如歌似地樂句,讓團員直接體會作曲家的樂思,進而把歌詞做最好的結合。因此,一位好的伴奏不但能夠提升排練的效率,更能夠為演出的效果大大地加分。

合唱團員最關注的,就是不能唱錯,音不能錯,詞也要對。打從指揮的手抬起,就全神貫注地注意他給的每一個提示,把自己融入到他塑造的意境里,並不時留意自己的聲音是否也融入到聲部與整個團裡。至於伴奏,我們千萬別忽視他。曲子一開始,指揮是用表情與身體語言讓我們進入曲子的情境,而伴奏則是用樂器的聲音導引我們直接進入經過詮釋的意境裏。因此,伴奏與指揮是互補的,而伴奏與合唱則都是整個曲子的組成部份。

如果對樂譜已能掌握,而且也能把握好指揮的要求之後,不妨仔細聽聽伴奏在做甚麼,甚至對著譜找出伴奏和自己唱的內容的關係,或許能得到如同發現新大陸般的喜悅。只是,當您關注伴奏時,別出神到忘了自己的職分。(文/霜竹)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