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常歌唱以保長壽

作者: 陳國鎮  發表日期: 2007-05-24

 

現在流行歌曲多數出於表演和賺錢的動機,而不是著眼於如何促進身心健康。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也為了歌者要出人頭地,現代的歌曲越來越在節奏上求新求變,而不注重旋律的生命效應。詞曲在每個小節中極盡雕琢以求標新立異,每小節中塞進許多東西和變化,如此下來節奏快速、歌詞瑣碎念。這樣的歌曲充滿高頻的信息波起伏,對身心的統整有害無益,它會將人的生理和心理帶向比較亢奮、不安穩的狀態,無法讓人心安靜下來,變得優雅祥和。所有這類演唱會的現場,幾乎都是群情激昂亢奮,場面激亢到嘶吼嚎叫,出現近乎歇斯底里的興奮,甚至因而休克者也很常發生。這樣的歌唱目的,早已偏離健全身心的意義,失去歌唱裨益生命的價值。

歌唱對於健康,其實能兼顧身心雙重的調理。換言之,一個人若能循著深刻的感受唱出自己的歌來時,不僅心情會感到舒暢愉快,身體也會被活化,因為歌聲的信息波能統整局部,使全身的生理更加有序化,讓人自然快活起來。歌唱在追求身心與天地之間的和諧,不能和諧者不成其為歌曲。和諧並不單指歌曲本身,最重要的是唱歌者的身心機先要感受到和諧的滋味,才能唱出優雅宜人的歌曲。

更廣義一點說,身心要與天地發生反餽式的共鳴,才能有感而發唱出自己心中的歌聲來。歌唱的機制任何環節若不和諧,就無法開口唱出悅耳的歌聲。身心與天地三者合鳴的狀態,就是信息波能彼此溝通共鳴的狀態。三者共鳴起來所產生的協調整合性,向來是古人追求健康的標竿。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來說,歌唱時人體的亂度會降低,生理系統的運作會出現低消耗、高效能的狀態,也就是會有身輕如燕、精神清爽的感受。

有人統計過音樂家的平均壽命,很明顯都高於一般人,活到七、八十歲的人固然很多,甚至超過九十歲的人也不少。他們的物質生活未必都很優渥,然而他們能夠如此長壽,原因應該是歌唱或音樂的旋律,讓他們的生理機能可以長期保持有序化的結果。倘若想要長壽,不必捨近求遠,常開口唱出與大自然共鳴的歌聲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陳國鎮《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本文曾刊載《中華日報》、《圓智天地》67期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