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淺論民謠─兼談英國民謠

作者: 溫淑玲  發表日期: 2001-06-29

在古今中外許多音樂典籍中,有關音樂發展及其流派之論述,一定是眾說紛紜,仁智互見的,但是論及音樂的起源時,則無不異口同聲,都自追溯古老的民歌開始。由此可知,當今人類光燦的音樂文化實在的由我們老祖宗多彩的漁獵生活,美麗的傳說與愛情,切膚的喜怒哀樂,透過他們隨身天然樂器~歌喉,日久孕育而成。

由於這個緣故,我們可以瞭解民歌與音樂文化的血親關係,民歌衍生了音樂,音樂又豐富了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如果說民歌是胚芽,藝術歌曲便是花果,如果說民歌是土壤,則流行歌、電影曲便是連天的芳草了;反之,一切音樂歌曲如果脫離了自己流傳的民歌或戲曲的基礎,則必然是隨開隨謝的曇花,無根無幹的浮萍:(註1)中國音樂如此,外國音樂亦如是。

民謠音樂的流行,大約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有關民謠音樂確定的定義至今仍沒有定論。國際民謠組織所提供的定義雖不夠明確,仍可參考,他們認為民謠是一般人的音樂,這種音樂所以在人們間流行,並非從樂譜中學來,而是耳熟能詳,自然就能哼上一段。民謠的三種特性~持續性:許多歌曲多年來,一再為人們演唱。多元性:由於不同的藝術詮釋方式,或地域性的差別使得一種歌曲著許多不同唱法。選擇性:歌曲往往因為性質不同的團體,唱法也有所不同。不斷地創造和改良是民謠歌曲的特色,也可以說民謠是群眾集體創造的音樂。

今日所存的西方民歌,絕大部份可以稱之為「文明化」了的民歌,也就是受到藝術音樂影響的民歌。把真正「原始的」(註2)民歌拿來和現今所存的西方民歌比較,發現現在的民歌有嚴格的拍子與小節,清楚規劃的樂句,明確的調性,確定的曲式,三和弦的音樂等,這些都是從藝術音樂中傳進去的。

英國民謠簡介
自從安格魯‧撒克遜建國以來,英格蘭雖然成為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但受大陸文化的影響最深。因此,固有民俗音樂,則不及其他地區具有特色。英格蘭最著名的民謠,首推「綠袖子」和「問我何由醉」。

大布列顛島的西域威爾斯,從政治與宗教上看,均具有強烈的特殊性,堪與英格蘭抗衡。在他們的民謠曲調上,大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常用名叫「特林」的一種豎琴伴奏。「整夜」就是威爾斯地方古老的夢曲。

位於北部的蘇格蘭,自古以來,不論是宗教或習俗,均與英格蘭相異。是長老教會的發源地。蘇格蘭民謠很早就流傳世界,其特徵為時常出現五聲音階的曲調。代表作有「當我行過麥堆」「安妮蘿莉」和「羅莽湖邊」等。

大布列顛西鄰,就是愛爾蘭島。這些信奉天主教的人民,至今仍遺留著古老的習俗,是最淳樸的國民。他們的民謠,流露著深刻的感情,並富於變化。名作有「秋夜吟」「少年樂手」「夏日最後的玫瑰」和「依然在我心深處」等。

舉隅──愛爾蘭民謠《秋夜吟》

愛爾蘭曾產生許多風靡全世界的優美民謠,「秋夜吟」為其中之佼佼者。這首原題為「倫敦德里之歌」的歌曲,是流傳於北愛爾蘭倫敦德里地方的民謠。一八五五年由培特利在「愛爾蘭民謠集」中發表刊印。根據培特利的說法,這旋律是一位住在黎馬瓦狄的婦女珍‧羅絲教他的,而羅絲是學自到鎮上趕集的農夫。後由澳洲作曲家兼鋼琴家葛蘭夏(P. A. Grainger )編曲。

本曲因屬民謠曲,英文有許多種的歌詞,其中以威沙利的最為通行。中文「秋夜吟」的歌詞如下:「月亮當空,照射大地明朗如鏡;雲淡風輕,秋高又氣爽。在這個優美撩人的秋夜,想起了遙遠的故鄉。家園的母親啊!母親,你愛兒女更愛祖國,為了生命我們明天有光榮的勝利,引導著我們奔向前程。」

註1:摘自成明編中國民歌黃瑩序。
註2:以上參考書籍音樂之旅,康謳編音樂辭典。樂曲欣賞摘自邵義強,名曲欣賞指引。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