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曲 名 | 我若是隻小小鳥 |
外 文 曲 名 | Wenn ich ein Vöglein wär |
作曲/編曲家 | Robert Schumann |
原 文 歌 詞 | Wenn ich ein vöglein wär,
und auch zwei Flüglein hätt,
flög ich zu dir,
Weil’s aber nicht kann sein,
bleib ich allhier.
Bin ich gleich weit von dir,
bin ich doch im Schlaf bei dir,
und red mit dir.
Wenn ich erwachen tu,
bin ich allein.
Es vergeht kein Stund in der Nacht,
da mein Herze nicht erwacht
und an dich gedenkt,
dass du mir vieltausend mal,
dein Herz geschenkt.
|
中 文 歌 詞 | 我若是隻小小鳥,
有著一對小翅膀,
我將會向妳飛去。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我只能停留在這裡。
我距妳如此遙遠,
只能在夢境中,
與妳交談。
每當夢醒時,
我依舊是如此孤單。
夜晚時光流逝的每一刻,
我的心無法停止
對妳的思念。
請將妳心送我千萬次,
我是如此深愛著妳。
|
樂 曲 解 說 | 舒曼是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樂派的作曲家與樂評家,作品以鋼琴、藝術歌曲兩類最具代表性。本曲(Op. 43, No. 1)完成於1840年,這一年也是舒曼與克拉拉在經歷重重難關之後,得以成婚的時刻,心情愉快的舒曼在這年寫下了百餘首藝術歌曲,洋溢著與克拉拉之間的真摯戀情。本曲原是二聲部的重唱曲,此次音樂會所使用的是William Hall所改編的四聲部混聲版本。歌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德國童謠〈我若是隻小小鳥〉的德文歌詞,作曲家以e小調表現出溫厚、沉緩的曲趣,顛覆了我們對這首童謠所呈現的單純、愉悅的感受。
全曲採用一段體的歌謠曲式,可分為三個樂段。第一樂段中以垂直和聲式的主音手法,透過級進與模進的方式,將曲調線條像浪潮般從低點推展到高處,再回歸到原點,淡淡地描繪出那渴望又落寞的情感。第二樂段中女聲二部以卡農的形式,再由B大調轉回e小調的音樂中,唱出夢境與現實差異的孤寂。第三樂段則是第一樂段的變奏,運用較短時值的同音重覆模式,以悸動的聲響表現出深情的思念。
|
貢獻者 | 蔚藍之聲合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