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曲 名 | 時間的氣息 |
外 文 曲 名 | Breath of Time |
作曲/編曲家 | Irina Alexeychouk |
原 文 歌 詞 |
Om purnam adah, purnam idam, |
中 文 歌 詞 |
神格是全然的完美與完整, |
樂 曲 解 說 |
這首以印度教聖文〈奧義書〉( Hupanishades ) 為藍本的清唱冥想曲,是由阿蕾茜卓克 ( Irina Alexeychouk, b.1967 )為烏克蘭室內合唱團 (Khreschatik) 所創作。作品首演於2002年四月『季度首演』國際現代音樂節並獲得高度讚賞。 阿蕾茜卓克是烏克蘭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及管風琴家,現任教於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她曾贏得多項國際獎項,包括普羅柯菲夫烏克蘭頓內茲克全國青年作曲家大賽、第一屆烏克蘭賀梅利茲妮室內樂演奏家大賽首獎、第45屆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第六屆「莫瑞.詹諾夫 (Murray Dranoff) 國際雙鋼琴大賽」、以及烏克蘭作曲家大賽等。阿蕾茜卓克之作品,早期多以交響樂、交響詩、器樂曲為主,自1991年開始轉換創作曲種,開始寫作無伴奏混聲合唱曲,直到2000年邁入創曲高峰期,其歌詞選材廣泛,從大衛詩篇、聖經文本,到巴爾幹半島民歌等素材,阿蕾茜卓克將歌詞與音樂結合揮發淋漓盡致,並接連創作六部無伴奏混聲合唱曲,其中《時間的氣息》即是她呈現冥想意念的代表之作。 《時間的氣息》包括三位獨唱角色,以及混聲四部無伴奏的編制。在合唱聲部中,阿蕾茜卓克運用「Sh…」、「Aum」以及「Haum」來演繹風的聲響,由低嘯的風聲中加入女中音的低吟,讓觀眾緩緩進入音樂的意象中。之後透過4/8及5/8拍的不規則節奏交錯,唱出印度教神秘的生命力。男高音聲部則是以領唱的方式帶出新的節奏型態,並以平行五度音程唱出最純粹的和聲。而連續13個重複音的強弱變化,彷彿在喃喃自語,唸出口中及心中虔誠的祈求。女低音獨唱的出現,緩和先前堆起的節奏,伴隨著風聲再次回到原點,準備迎接全曲的高潮。樂曲中段由大小二度一顆顆堆疊起的音階,不斷的反覆,彷彿是上天對人們的祈求開始有了回應一般。連續八小節的同音反覆,並以密集和聲製造出幻象,而女高音獨唱的部分也到達了最高點,整個織度讓音樂的畫面更加清晰。由於得了回應,人們的呼喚及渴求也就益發強烈,在不斷出現的主題中,4/8及5/8拍的交錯,慢慢的由激動回復到平靜,回歸於內在。風聲再度出現,在男中音獨唱中,彷彿鏡頭拉遠一般慢慢帶觀眾回到現實。 |
貢獻者 | 台北室內合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