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安魂曲》- 合唱人的必須!

發表日期: 2021-11-24
《戰爭安魂曲》- 合唱人的必須!
英國音樂家布列頓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反對戰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拒服兵役,移居美國,到1942年才回英國。後來,於二次大戰被破壞的科芬特里(Coventry)大教堂重建,布列頓受邀為1962年的重建開幕儀式寫一首合唱曲,他就特別創作《戰爭安魂曲》(War Requiem)以批判人類嗜戰所帶來的罪行,此龐大的作品也成為合唱之經典。
 
英國年輕詩人歐文(Wilfred Owen)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從軍而戰死,他在作戰時目睹戰爭的殘酷,寫詩表達反戰情緒,布列頓深為之吸引,就引用歐文的九首英文詩結合安魂彌撒的拉丁文經文,創作《戰爭安魂曲》。詩詞描述人類的殘酷與經文對於神的祈求安息,彼此間的相互應,強烈表達布列頓對於戰爭的想法。
 
這首作品的編制是女高音、男高音與男中音獨唱、混聲合唱團與兒童合唱團,以及大型管弦樂與室內樂。整個呈現分為三組,女高音獨唱和合唱團由完整的管弦樂伴奏演唱安魂曲拉丁文經文,男中音和男高音獨唱由室內樂伴奏演唱英文詩,男孩合唱團則站在遠處由一個小型管風琴伴奏傳達遙遠天國之聲。此三部分在整個樂曲中相互交替,但在最後一樂章結束時完全結合,此結合象徵著一切將在天地間融合安息….
 
《戰爭安魂曲》的大型樂團與室內樂團、合唱與獨唱、拉丁文與英文、宗教與世俗,這些兩者之間的對比差異,是作曲家在此作品的音樂語言之外的信念傳達。在此,我更看見布列頓的宏偉思想與深刻哲思。
 
布列頓自小在教會合唱團獻唱,創作許多經典宗教合唱作品。除了《戰爭安魂曲》,我還很喜歡《A boy was born》,《Rejoice in the Lamb》,《Hymn to St Cecilia》,《Te Deum in C》,《Missa brevis in D》,以及《A.M.D.C》。他創作的世俗混聲合唱作品《Five flower songs》非常經典,於1949年創作的合唱與管絃樂《Spring symphony 》也很精彩!
 
另外,由蘇俄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演奏布列頓的《Cello Suites 1&2》,以及與布列頓擔任鋼琴彈奏的《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是我的經典收藏之一,他們兩人真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