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淨 ~ 佩爾特 (Arvo Pärt, 1935-)

發表日期: 2021-10-18
醇淨 ~ 佩爾特 (Arvo Pärt, 1935-)
 
醇 - 如冰河底下的深海,深刻底蘊。
淨 – 如皙白的天地,單純豐富。
來自愛沙尼亞的佩爾特,早期接受嚴格的音樂教育,後來曾經嘗試十二音列前衛音樂的技法創作,但是因爲愛沙尼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蘇俄佔領,在蘇俄政府的限制下,創作空間備受限制。

他於1969-1976年沉潛,在1972年皈依東正教,潜心於早期音樂研究,從中世紀的葛利果聖歌及文藝復興複音音樂中,探索西方宗教音樂的核心,發展「鐘鳴作曲法」(Tintinnabuli),探尋心靈的單純樸實。

「鐘鳴作曲法」- 旋律線交織於中心音進行,旋律多以自然級進音程遊走於中心長音。它猶如在大地聲響或是在東正教會的教堂鐘聲的長音於空間產生的泛音列聲響。這一切都發自於寧靜中的聆聽!

佩爾特說:「旋律部分是個人的主觀世界,如同自我本位的生活中每天不斷發生的罪惡與苦難,鐘聲部分就像是包容性的客觀想法。」遊走的旋律如同生命流動的不定,永遠環繞著穩定中心音,如同渺小的世人在宇宙尋找永恆的寧靜。

佩爾特的合唱作品多是此風格的創作,那單純音程與不協和音的堆疊,產生的透澈與張力,極具震撼,我都很喜歡!尤其是---
《讚美頌》(Te Deum, 1984-1986)
《柏林彌撒》(Berliner Messe, 1990-1992)
《聖母讚頌曲》(Magnificat, 1989)
《天國八福》(The Beatitudes, 1990-1991)
 
佩爾特的器樂曲《鏡中鏡》(Spiegel im Spiegel)是許多人所愛,他的《Fratres》與《Silentium》也很具特色。

聆聽佩爾特的音樂,內心時刻在他的簡約中抽痛,直到再次的洗淨…….
單純寧靜的力量,產生無限能量。
 

 

 

magnificat: 旋律環繞C音
 Berliner Messe: 樂器常因支撐遊走的合唱
 the Beatitudes: sop與tenor倒置的音程環繞著其他兩聲部的F音
 
Spiegel im Spiegel: 持續分解和弦如永恆的流動,另一長音聲部如同世俗的哭泣。
聆聽Arvo Pärt,讓我想到2019年在冰島的獨行歲月。
 
因為Arvo Pärt,我更感受在冰島天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