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藝無止境.還藝於民-顏良堃以音樂為人民服務

作者: 陳淑儀  發表日期: 2005-09-01

 

戰火爲他開啟音樂之門,
認真堅持帶領他一路前行,
年近耄齡,他仍不改還藝於民心志,
嚴良堃真正活出音樂人生的真諦。
 
嚴良堃老師的音樂啟蒙可說很平凡,也可說很不平凡。他並沒有太優渥的音樂啟蒙背景,反而是誤打誤撞、隨著動盪的國家局勢走上音樂這條路。
 
被日本鬼子的炸彈逼上音樂之路
從小住在長江邊的嚴老師回憶悠遠的歲月,「我讀小學、中學時,算術特好,因此一直夢想要成為土木工程師,一心想著長大後要去造橋。」沒想到蘆溝橋的砲聲將幼時的志願打岔了方向,在烽火戰亂的動盪風雲中,大環境的局勢將他推轉了方向,從此,他在沒有預期計畫的情況下,踏上一生永不回頭的音樂路。老師爽朗地笑了,「所以你可以說,是日本鬼子的砲彈把我推上音樂的道路。」
 
青少年時代,嚴老師因緣際會加入抗日救亡歌詠活動,在「孩子劇團」學習演戲、唱歌。15歲,是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澀歲月,然而民族危亡、社會動盪的歷史背景下,少年人沒有太多的虛無茫然,滿腔熱情全力傾注在救亡圖存、喚醒民族意識的音樂、戲劇演出中。在講求個人、自我的今日,青年人追求時髦、科技便利,生活中最大的困境可能是考試沒考好或者失戀,只隔二、三代,生命的目標多麼不同!
 
自言在「孩子劇團」因為拍子打得好,因而有機會擔任指揮的嚴良堃,1940年指揮「孩子劇團」演出詩人光未然作詞,作曲家洗星海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那年他17歲,嚴格說來,尚未成年,甚至也未曾正式接受過學校正規音樂養成教育。他描述那個年代:「跟著「孩子劇團」四處宣傳時,上海音樂院的毛宗傑老師看我們這幫孩子挺喜歡,主動義務教了我兩年鋼琴,我在1942年考上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才開始進入學校正規的學習。」嗯,又是講求功利與經濟效益的今日,難以理解、想像的師生學習關係!
    雖然誤打誤撞踏上音樂之路,嚴良堃卻很幸運遇見良師,教導他的是曾創作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歲月悠悠》,並以編配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康定情歌》著名的江定仙老師,以及集教學、作曲、指揮、民樂演奏於一身的吳伯超老師,跟隨敬業盡責、執著追求、幾乎全身心撲在培育音樂英才的老師近身學習,領受全然的身教、言教,使嚴良堃也養成躬親實踐、一絲不茍的治學與教學態度。
 
日子如何,力量便如何
生命的際遇,人沒有選擇餘地;但人有自由意志選擇面對的態度。嚴良堃在人生走向定位的學習階段,正好遭逢巨大的民族變革,生命處在毫無保障境地,遑論個人前途,唯一的選擇只能是順勢而為。許多人面對生命的岔路,無奈中常有更多「如果不是……」的怨尤與不甘心;然而面對轉折、分軌的人生,嚴良堃卻只有一句簡單的話:「我覺得把自己全部力量貢獻給抗日戰爭,這任務挺光榮的!」
 
日子如何,力量便如何。在艱苦、匱乏的環境中,嚴良堃學會坦然面對挫折,勇敢活下去;在戰爭的洗禮、鍛鍊下,他學會安靜迎接孤獨,以刻苦、勤奮的態度,穩健踏實每一步向前的腳步。人生行走至此,早已過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歲,內心自由、安適。
 
回顧過往歲月,少年習樂至今,一路承受許多優秀名師絕不藏私的傾囊相授;又蒙政府關懷,得以赴蘇聯深造,精進所學;加以多年來,領受無數學生、演員、聽眾的愛戴,嚴老師只有感恩,82歲的他聲音宏亮:「如今我還在崗,就是為了報答這一切支持我的人,所以我尚未退、也未休。藝無止境,每一次排練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新的追求,我還要繼續努力達到更好,並且還藝於民。」嚴良堃自豪身體還很硬朗,並且每天很興奮還可以為許多關心他的人繼續工作。
 
充滿活力的老頑童
兩年前,嚴良堃老師來台指揮廣青合唱團與台北室內合唱團聯演《黃河大合唱》,指揮房樹孝與大師近身接觸數日,從他生動的觀察描述中,或許能更深認識這位大師的樣貌。
 
「嚴老師就像金庸筆下的老頑童,乍看雖然嚴肅,卻是一個很隨性的音樂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什麼架子,讓人覺得很容易親近。他私底下雖然隨和,在音樂上卻非常嚴謹,排練時,從不遲到,他曾經告訴我,他寧可等團員,也不要團員等他。我想這位世界級的指揮都不遲到了,還有哪個團員敢遲到?他在排練時精神百倍,簡直可用活蹦亂跳來形容,他的活力讓演唱團員更為賣力,每次排練都大呼過癮,演出就更不在話下了。嚴老師對每一場演出都非常重視,演出前,絕不外出、不接受訪客,獨自一人在飯店安靜,沉澱自己,那怕是指揮過上千場的《黃河》也是如此,令我由衷敬佩。他內心充滿了對音樂的熱情,全身所散發出來的音樂能量,足以征服全場。」
 
音樂乃在傳遞精湛技術與高尚藝德
指揮過上千場《黃河大合唱》、作育無數英才的嚴良堃自述最想傳達給團員、觀眾和學生的是: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藝德。他說:「音樂是爲了表現完美,基本功紮實,才有能力表現完美。」因此,嚴老師教學非常嚴格,無論排練或上課,都要求學生一定要背譜,他常告訴學生:「譜子應在腦子裡頭,不應讓腦子在譜子裡。」
 
至於學習音樂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愛人、鼓舞人,帶給聽眾快樂與安慰,是將自己所學,不計報酬地奉獻給人。嚴老師認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好人,願意爲人民服務,樂於把技術奉獻給人,就是高尚藝德的實踐。他勉勵每一位在合唱音樂裡泅泳的人,要有互相關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的信念,每個人都當思考自己在大局裡該做什麼事,並且有紀律地去完成,期許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關心周圍的人。
 
嚴良堃小檔案
1923年生於湖北武昌。少年時在洗星海等人的培養下參加抗日救亡歌詠活動。1938年參加「孩子劇團」,開始了指揮生涯;1940年即在重慶指揮「孩子劇團」公演氣勢磅礡的《黃河大合唱》。
1942年進入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理論作曲,師從江定仙,並隨吳伯超學習指揮。1954年赴莫斯科入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攻讀研究所,主修交響樂及合唱指揮,師從尼•阿諾索夫及符•索可洛夫。
1959年為中國國慶獻禮指揮中央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多次指揮過古今中外各種題材的合唱專場音樂會。1964年任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千人合唱首席指揮。
近年來,常率團或應邀赴北美、東南亞及台、港等地指揮演出,並在各地進行講學活動,對中國合唱藝術事業的發展及合唱隊伍的建設貢獻良多,堪稱中國專業合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