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活動,是藉著集體共同創造的音響來進行作品內容的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它在進行過程中,要求集體中每一個成員,在統一要求之下共同合作,共同努力而產生表達內容、塑造藝術形象所需要的音響。集體音響是所有個別成員聲音的總和。而這種統一的要求,是基於每個成員本身造成音響的一切有關器官、神經、肌肉都具有同樣的發聲活動動態才能產生。同時這些器官、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動作,這些協調的動作必須在各成員之間是統一的。活動動及各部份相互協調的動作如果不統一,所產生的聲音音響便不相同,那也就不可能產生理想而統一的合唱音響。如有些成員的「起聲」較慢,而有些成員的「起聲」又很即時,這對獨唱者來說問題不大,但對合唱來說就會影響統一的音響。又如音色共鳴部份,某些成員鼻音重一些,而另一些成員喉音又比較重一些,這也必然會影響整個合唱音響。這一些成員和另一些成員所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基本上都是因發生有關器官、神經、肌肉的活動動態以及各有關部分互相之間的配合協調的情況不一致而產生的。
因此,要想產生理想的合唱音響,首先要求所有的合唱團員在發聲時的一切有關器官具備統一的動態跟統一的協調活動。
為了達到統一的活動動態,首先必須要求每個成員在發聲時都具有統一的正確姿勢,只有在合理而正確的姿勢統一時,才有可能產生統一的發聲動態。
但並不是說僅僅具備了正確的姿勢及發聲的統一動態,就能獲得理想的合唱音響;因為每個團員發聲器官的部位、大小在生理上都有不同的差異。因此儘管所有成員都具備了統一的姿勢跟統一的活動動態,結果仍然不會產生統一而理想的合唱音樂。
因此除了要求每個團員具有統一的姿勢及統一的發聲活動動態外,還必須具備能夠調整自己所產生的聲音來適應集體音響要求的能力。若僅僅具備了正確的姿勢及發聲的統一動態,但沒有調整自己聲音的能力,要想造成統一的音響,那就只有採用消滅的減低音量的方法來取得音響的統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避免個人聲音的突出。但這種措施卻卻犧牲了大量可利用的因素和能量,浪費了大量合唱成員可以發揮的作用。
因此除了要求每個團具有統一的姿勢及統一的發聲活動動態外,還要培養訓練每個成員具有能夠調整自己聲音效果的能力。要很靈活而敏捷的調整自己的聲音來適應集體音響的要求。這種調整不是消極的遷就,而是積極的去豐富集體音響。使自己的聲音既不在集體之外,又盡量發揮了各成員自己本身一切可以發揮的力量跟作用。
當合唱作品藝術再現時,要想刻畫應有的藝術形象時,在音樂的色調及情緒上的表現是需要極豐富而靈活敏捷的善變的可塑性來適應。同時對指揮動作的反應,對鄰近成員及集體音響在音量、音色、音準及速度變化的層次差別都有及靈敏的反應及適應能力。不具備這種能力,對合唱的演唱上就會形成呆板而累贅。合唱的藝術再現,是要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而表達的過程是一種非常細緻而複雜的工作。隨著作品的發展,就需要產生各種發展中需要的效果。如果各成員缺乏靈活敏捷的即時反應,那麼這種演唱就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因此,對合唱成員訓練的進一部要求舊事不斷培養各成員能具有靈活敏捷的即時反應,只有合唱成員具備了這種能力時,才有可能在演唱時將合唱作品所要刻畫的藝術形象,更完美細緻的表達出來。同時對指揮的各種輕微暗示,及鄰近成員及集體音響的細微變化,都能很靈敏的即時適應與反應。以極靈敏的感覺與其他成員相互傾聽、相互合作,並以極大的努力來豐富集體的音響。
具備了上述種種要求後是否已完成合唱訓練的要求呢?不,那還不夠,因為上述種種條件仍然屬於適應集體要求的能力,這種能力還是比較消極的。還缺乏一種充分發揮各成員主動性的能力。必須注意培養各成員對表達作品內容時所需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上的主動性和強烈表現的願望。同時對咬字吐氣方面的噴吐跟韻母的氣息維持,收聲前的著力等,都必須訓練各成員成為自覺的要求,要有自覺要求把歌詞的內容清晰的表達出來的熱烈願望。只有各成員有了這種要求跟願望,這種積極性跟主動性,那時才能在藝術再現合唱作品時,表現得富有生命,才能真正發揮藝術的作用。僅僅跟著指揮的要求而沒有每個成員的主動性跟積極性的演唱是缺乏生命力的。
我們可將合唱訓練過程主要要求概括為以下四點:
一、訓練各成員能具有統一的姿勢;發生時的統一〝起聲〞以及在發生時對有關各器官、神經、肌肉在互相協調動作中能有統一的活動動態。
二、訓練各成員具有調整自己的聲音來適應集體音響要求的能力;在音量、音色、音準等方面適應合唱各聲部之間的協調關係。
三、訓練各成員在演唱表現上的敏捷與善變性,對指揮要求的反應靈敏,對色吊中音量、音色及速度方面變化的層次差別的適應能力。
四、訓練各成員對作品藝術再現方面的內在積極性與主動性;表達作品內容時對歌詞方面咬字吐字的清晰和準確的熱烈願望。
合唱,從生理跟心理方面來看,是一種有各有關器官、神經及肌肉綜合性的活動,是有關器官同時共同活動的總合。是複雜而多樣化的,又是互相有機的聯繫著而不可分割的。這種活動遠遠超過日常生活的習慣活動,必須予以有目的的長期訓練,才能在演唱時運用自如,盡情的引吭高歌,很可能不適合於合唱;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不大會顧到合唱集體的要求。因此要想把這種複雜而細緻的活動,培養成唯一種習慣性的活動,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一定的時日,才能逐漸掌喔。
在訓練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必須是有重點、有階段、有步驟地進行。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往往產生顧此失彼的情況,這種情況是訓練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只有以堅強的抑制跟不移的信心堅持下去,使各種活動都成為下意識的習慣性的動作時,才有可能集中情緒塑造作品的應有藝術形象。但在訓練過程中每一個練習既要有重點又要盡量的結合一切要求,尤其在稍後的訓練中,應力求將已經訓練過的重點盡量結合進去。如在重點訓練共鳴器官的同時,當然離不開呼吸跟發聲器官的活動;也不能忽略每個成員根據整體音響的要求來調整自己的聲音,同時也應培養各成員在練習進行中的主動性跟積極性。訓練愈久,就更需要各種應有要求的緊密配合。但在緊密配合的同時,又不能忽略每次訓練的重點要在突出重點的要求下顧及一般。
在發聲的要求下,合唱與一般聲樂上的要求幾乎是完全一樣。只是一般聲樂是為了個別聲音而進行的,而合唱訓練是根據集體的要求而進行的。如單從音量方面來看,合唱訓練時就要求各成員必須按照集體所需要的音量來要求每一個成員。此外如在起聲、呼吸、收束、咬字和吐字等都必須按照集體音響的要求來要求。音色、速度及色調的變換就更需要按照整體的要求來產生。因此,合唱成員聲音的產生就更需要每個成員的靈活性和善變適應性。這種要求從培養聲音的豐富能力來說,不僅不限制各成員的歌唱能力,相反更增加和豐富了各成員塑造藝術形象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從長遠來看,合唱訓練不僅不妨礙各成員自己的特點,相反卻更增強並豐富了他歌唱上的表現能力。這種認識必須要從開始就建立起來。
合唱基本訓練一般都是從聲樂的發聲要求開始的。在沒有進行發聲練習之前,必須為發聲各器官活動造成一定的條件,使所有有關發聲器官都能充分地活動自如。這就要求每個成員必須具備正確的姿勢。這也是合唱基本訓練極重要的一環。要使合唱成員充分認識正確的姿勢不是單為了外型的整齊,而更重要的是為了使所有發聲器官都能自如地充分發揮最大的功能。沒有正確的姿勢是談不到其他各項合唱基本訓練要求的,就是在演唱時也無法表達作品的內容實質。這種姿勢必須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形成一種下意識的自然狀態。
對正確姿勢的要求,首先必須要求每一個成員對正確姿勢具有正確的看法。一般歌唱者往往較多地注意自己的聲帶,彷彿只要具備了一副好的聲帶,就能唱得好。事實上對一個歌唱者來說,聲帶固然很重要,但倘若未將歌唱時的各有關器官充分調動起來,未將各有關器官形成歌唱時所需要的狀態,即或具備了一副很完美而健康的聲帶,也不可能發出好的聲音來。正像要選擇一把好的小提琴,首先是選擇好的琴身,然後才注意選擇好的琴弦。假如樂器不好,再好的琴弦也發不出理想的聲音來。歌唱時主要是形成歌唱所需要的樂器型態,造成一個良好的發聲樂器,這樣才算初步具備了歌唱的條件。因此,良好的姿勢是造成一個好的歌唱樂器的先決條件,這一點必須讓成員們充分認識。懶散的狀態是絕對唱不好合唱的。相反,懶散的狀態只有加重了聲帶的負擔,造成種種不應有的副作用。
合唱的排練和訓練是一種勞動強度相當大的活動(這是指每個成員都盡了最大努力,主動而自覺的排練和訓練而言),為了節省體力的消耗,一般都是坐著進行的。但坐著練習不等於身體鬆弛,相反坐著練習時更需要注意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姿勢首先要求處於振奮、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之中。沒有這種精神狀態,任何正確姿勢的真正要求都無法達到。
坐著排練時,上身必須保持直立時的姿態。兩腿不可叠起,也不可將雙腳放在前面的椅檔上。雙腳平放在地面上。胸部保持吸氣時的狀態,兩肋擴張,小腹微收而下沈,所有這些要求都不應緊張,要楚於健康而積極但很自然的緊張度的狀態。要充分體會和掌握不緊張和必要的緊張之間的相互關係。垂肩微向前(有人主張微向後,這要根據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相對而言),兩眼平視略向上,提眉,頭部略移後,以咽腔正置於聲門之上為宜。下巴微收而放鬆,面部略帶笑容而自然。排練場所的椅面應是完全水平的,不應向後傾斜。為了獲得正確姿勢,就不可能也不允許將上身靠在椅背上,同時也只能坐在椅子的前半部份。若可能,可將雙手互握,兩臂平放在前排的椅背上。但兩臂必須略低於雙肩,這樣既可減少疲勞,又可有助於呼吸時的肋骨擴張。
當坐在椅子上時,必須有一種「隨時離開椅子而起立」的準備。也好像非常警覺而靈活地隨時可以將身體移向任何地方的感覺。
在站立時,身體姿勢的要求與上述完全相同。雙腳略分開(可以略為一前一後),身體重心要落在一虛一時的雙腿上,腳跟虛而腳尖實,這樣有助於小腹的收縮和氣息的下沈。
只有在姿勢正確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正確良好的聲音。應嚴格要求每個成員將正確的姿勢培養成為良好的習慣,即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鬆懈。
不良的姿勢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體力消耗過多,特別會造成發聲器官過早的疲勞,歌唱時呼吸的無法正確及發聲音質的粗劣等情況。
在正確的姿勢形成之下,即可進行合唱基本訓練中的發聲訓練。
在正確的姿勢形成之下,即可進行合唱基本訓練中的發聲訓練。產生聲音的器官分三個主要部分:
1.呼吸器官-肺。
2.發聲器官-聲帶。
3.共鳴器官-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
合唱基本訓練的發聲部分,也按照這三方面順序進行。在發聲時這三方面有著密切而有機的關聯。在進行訓練時,應循序深入。呼吸-發聲的動力,是可以單獨進行的。但僅僅呼吸是發不了聲音的。所以當一進入發聲時就必須與呼吸關係起來,沒有呼吸就無法發聲。而當進入共鳴為重點訓練時,離開了呼吸和發聲,就無從產生共鳴。訓練雖有重點,但與各種有關活動都有關係。因此在有重點要求的訓練時必須顧及一般。即是在以後各項重點訓練時,都必須注意其他一切有關方面。前面所述的四種合唱基本訓練的要求都應當全面結合在任何練習之中。
一、呼吸
呼吸是歌唱發聲活動的原動力。只有在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時,才有可能產生良好的歌唱聲音。要想產生優良的音質、正確的音準和清晰的吐字,主要的先決條件就是正確的呼吸。
在日常身心平靜時的呼吸,因為需要空氣氣量不大,所以事一種毫不費力而無意識的呼吸。但在激烈運動或情緒緊張時,就需要較多的空氣氣量,那時的吸氣胸腔就需要擴大,肋骨也需要擴張而提高;呼氣時,胸廓立刻收縮還原。一切有關動作要比平時呼吸的動作大得多。不過這兩種呼吸都是下意識的動作,動作的大小事根據所需要的空氣氣量的大小而自然發展的。
歌唱時的呼吸,有關器官的活動情況與上述兩種呼吸,特別是後一種呼吸情況基本相同。但它是一種有意識、有控制的活動,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掌握的。
自然呼吸與歌唱時的呼吸在吸氣時,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後者比前者較深沈,腹部的活動較大而已。在呼氣時,卻有著基本不同的活動情況。在自然呼吸時的呼氣,有關肌肉全部放鬆,胸腹自然恢復原狀。但在歌唱時的呼氣,卻是有節制有控制地使有關肌肉按照所需要的氣量,慢慢放鬆。使自己在歌唱時,成為發聲原動力的主人。
歌唱時的呼吸是需要加強訓練的。訓練時,首先可將雙手貼在最下面一對肋骨上,用激烈運動時呼吸的情況來吸氣,觀察肋骨向外擴張的現象。必須使這種動作運用自如,成為自己能控制的動作。然後在這種情況下微收腹部,避免雙肩的聳動及頭、口、頸部的肌肉緊張。等到上列要求都進行得很自然時,並且各部分都結合得很密切的程度時,便在吸氣後尚未呼氣的階段稍稍停頓片刻,體會停頓時各有關呼吸器官的感覺及狀況,然後再慢慢呼氣,越慢越好,氣息呼出的量,越少越平均就越好。
歌唱時的呼吸是通過鼻腔和孔相同時進行的。單用鼻子吸氣,不僅快吸時來不及,而且也不易吸深。口腔內部要稍稍打開,硬軟顎提起,同時面部也要與提眉相配合,這樣才能吸得深。最好不要想到是在呼吸,而是在口腔內部打開,硬軟顎提起,面部兩頰和眉毛提起的情況下,兩肋及腹部擴張,空氣就會自然吸入。如果意識中想到是在呼吸,結果往往吸氣淺而不易下沈。正因為呼氣時要有控制,所以在呼氣時(即歌唱時)必須保持吸氣感覺和狀態,用這種活動來支援聲音。當這種支援聲音的呼吸掌握靈活時,呼吸便成為歌唱時聲音的支援。當合唱表演時,因為作品內容及藝術形象,發聲器官自覺地通過感情的要求與這種支援聲音的呼吸配合起來,就產生富有感情純淨而嘹亮的歌聲。
應當認識到,當你將呼吸器官擴展時,氣息就自然地進入,吸氣不是將空氣抽吸進去。因此要記住:「要用擴展呼吸器官來吸氣,而不是用吸氣來擴展呼吸器官」。「是讓氣息自己進去,而不是吸氣進去」。同時在結合作品演唱時,也必須將作品的情緒與呼吸聯繫起來。在唱歌時應該感到是吸著唱,而不是呼著唱。
吸氣不可太深,否則會影響發生的靈活,吸氣過多會使有關呼吸器官變得僵硬,同時也影響因高的準確。吸氣時不宜有聲響,有聲響的吸氣不易深沈,同時也會影響呼吸的支援。
要培養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僅在歌唱時,即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培養這種有專業傾向的活動習慣,這樣在歌唱時才會運用自如。在歌唱時,兩肋從不完全放鬆,即或在歌唱開始時的呼吸,也是在兩肋已經稍稍擴張的情況下再進行擴大。歌唱進行中,兩肋始終是有節制的,但也是靈活地在逐漸收縮。在換氣時,不可將兩肋完全鬆弛後再吸氣,而是在前一樂句完結時,兩肋尚未完全收縮的程度上,再進行擴張。因此,「始終保持吸氣的感覺」是合唱成員始終不可忘懷的原則。小腹下沈與微收的狀態也不能有任何疏忽。
在沒有進行發生訓練之前,最好講解一些有關正確呼吸的知識。訓練正確呼吸的活動,可要求合唱成員個別進行呼吸活動仔細觀察是否正確。也可依照訓練者的手勢進行集體的呼吸活動。指揮的手勢與臂部的動作必須與呼吸的要求相吻合。這時的手臂動作與指揮器樂時的動作有所區別。應注意垂肩及兩肋的擴張,小腹的微收,力使自己的動作默然地影響合唱成員,形成正確的呼吸。也可要求合唱成員自行計數,逐漸延長不呼不吸的瞬間及呼氣維持的時值。而實際有關呼吸的練習,最好結合發聲、共鳴及其他練習來進行。
二、發聲
由於聲帶受了呼氣時的氣息影響,因而振動發聲。歌唱時的發聲並不像日常生活中的說話、歡呼、嘆息等自發的動作而發聲。而是依靠一切參加發聲的有關器官,正確而靈活的配合動作,才能產生有一定音質、音高和音量的聲音。
掌握了前面所述有關呼吸的訓練和要求,便可在發生時避免對聲帶不必要的過分衝擊。不然一任呼氣時胸廓的自然放鬆,氣息勢必全部立刻排出,衝向聲帶。這樣非但發音不能持久,同時聲帶所受的衝擊也太大。這時人的身體機構對發聲時某些缺陷也會自然而然地加以幫忙和調整。一般在唱歌時遇到這種情況,氣息排得太快,聲帶無力擋住氣息,那麼此時喉部、咽部及頸部的肌肉便自動地出力幫忙,結果這些部分便產生緊張狀態。這種狀態對喉頭及聲帶極易損傷,容易疲勞,影響音質。有了正確的呼吸,頸部、喉部的肌肉才能放鬆(也有人因不良習慣,雖然有了正確的呼吸,頸部、喉部肌肉仍不會放鬆,在這種情況時,就應力求克服這種不良現象)。因此正確的發聲是必須先具備正確的呼吸。當然也與正確的共鳴有密切的關係(有關共鳴問題後面再談)。
發聲開始的一剎那叫做「起聲」。「起聲」有「激起」和「舒起」兩種。「激起」與「舒起」的區別在於聲帶的靠攏與否。「激起」時的聲帶是非常緊迫靠攏。意識中想好所要發聲的音高、音量、情緒及所要採用的韻母,對這幾種因素所需要的器官型態都準備好,便以橫膈膜的突然向內擠壓,以恰如其分的氣流衝擊聲帶而發聲。而「舒起」時的聲帶並不靠得太緊,因而部分氣息漏掉,音質較暗而沙,發聲時有聲母「h」的聲音。歌唱時主要的起聲是「激起」。只有在作品中某些內容的表達需要時,才用「舒起」(一般用得極少)。而「激起」需要長時間的鍛鍊才能鞏固。因此在合唱發聲訓練中的起聲是以「激起」為主。
在訓練「起聲」時,先慢慢地吸氣,當氣息吸入到一定程度時(按照前面對呼吸的要求進行,但不要太飽滿),就維持不呼不吸的狀態。思想上做好積極準備,聲帶併攏(聲帶併攏的感覺是氣息被擋住),這時應將喉結下降到最低限度。當準備好時,便以橫膈膜的突然向內擠壓,以恰如其分的氣息發出韻母「a」。這時的訓練不用樂音而以說話的聲音。當該音一發出,便立刻收住,然後再發第二次、第三次……。所發的韻母音質必須亮而清脆,不能有任何沙啞或有聲母「h」的聲音。可依照訓練者的手勢集體來進行。在這同時,就應開始對每個成員的反應訓練予以注意。務必要求所有起聲產生得整齊劃一,同時在音質的統一上也要求每個成員都能夠彼此自行調整。正確的姿勢也不可偏廢。在這個練習中要注意頸部和下巴的肌肉放鬆。也要注意氣息的節制和控制。要始終保持吸氣的感覺。在進行了若干次後,就要進行一次吸氣。要注意在吸氣之前,不能將胸廓放鬆,要在前面最後一次發聲時的呼吸生理狀態上,重新擴張兩肋及腹部而吸氣。要注意所產生的聲音是在正確的呼吸支持上及橫膈膜的突然向內擠壓相聯繫而產生的。
這種練習對於每個合唱成員來說,再任何時刻都是有益的。為了結合共鳴器官來練習,可將閉口的聲母「m」代以韻母「a」來練習。也可在「m」前面加「h」聲母成為「hm」。
當這種練習掌握得比較自如純熟後,便可以樂音代替說話的聲音來練習。音量不要太強,以中弱或中強的音量為宜。在此還未接觸共鳴問題時對音高的選擇以接近第一提位的音高較為合適。目前練習中所用的韻母,以「a」較為合宜。其餘的韻母可在以後練習中,根據需要和難易,逐漸加進去。
關於如何選擇練習時所用的韻母,後面將陸續談到。但在最初的練習中,以韻母「a」最為適宜。這個韻母在口腔中的位置最為適中。試看嬰兒最開始的語音,大半是採用這個韻母。因為它是發聲口形中最適中、最自然的韻母。所以開始作聲樂練習時,大都用這一韻母。
在發聲時,不但起聲要乾淨清脆,同時每個音也要求收得乾淨,要斷截分明。在若干短音發得較正確和理想時,就可接著發一個長音。在發長音之前不可重新吸氣,一切有關發聲器官、肌肉的活動,必須保持與前面準備好了的短音的狀態完全相同。初練習的人往往短音發得比較理想。但一發長音,便又失去了呼吸的支持,漏氣很多。一切短音是為了長音作準備,要在短音準備好了的基礎上發長音。在開始,並不容易達到很理想的境地,必須堅持練習,逐步掌握應有的要求。仔細揣摩每個有關器官的活動動態。加強鞏固一切合理的活動。務使這些合理的活動成為歌唱時的習慣活動,這樣才不失去練習和訓練的意義。
當這種練習做得較理想時,便可進行有規律的短音和長音的交替。在有規律的一定次數的短音後發長音。在長音後進行吸氣。每個長音要收得斷截分明,乾淨俐落。同時在收聲時各有關器官和肌肉要保持發長音時的狀態,不能放鬆,然後在這種狀態上重新吸氣。
在訓練這種練習時,要注意每個短音要發得一個比一個更理想,更正確而更深沉,為後面的長音做好準備。速度開始不可太快。快慢的程度以發聲的好壞為依據。發聲較好,便可稍快,不夠理想,便稍減慢。在這種訓練的同時,必須結合和鞏固對呼吸的要求。在每次長音之後,可依指揮的手勢,使每個成員暫時屏住氣息,不吸也不呼,更不放鬆和改變發長音時有關器官的一切有關型態。在停留一些時刻後,再依手勢使各成員同時在這種型態上進行吸氣。如果這種練習進行得理想時,便可為今後對氣息的控制和聲帶的併攏,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一切練習中都要求合唱成員對指揮的要求和手勢達到反應敏捷的效果。並要求每個成員努力傾聽相鄰近各成員的聲音,和集體的音響。隨時調整自己的聲音,以適合集體的要求。這種要求從開始就應予以注意,不能放鬆。
當這種練習比較鞏固時,便可取消前面的短音而只發長音,並結合訓練音量的變化。難易的程度是先用平均音量;再用漸強(<)音量;而後漸弱(>)音量;而後才用混合(<>)(><)音量。進行中注意氣息的平穩勻稱。在比較理想時,可稍加音量。但應注意訓練不可過多過急,一發現不夠理想時,即應停止;若屬方法不夠正確,應立予糾正。如因練習較多而疲勞,就應暫停練習。每個成員練習的耐久性,也需要在不斷的鍛鍊中日漸增長。
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切習慣,不一定適合唱歌時的要求。如日常習慣中的頭部前後位置,就不一定適合於發生。大概歌唱時需要的頭部前後位置較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位置要稍稍後一些。這樣會增加很大程度的音量。可要求各成員在發聲時試探著將頭部前後移動,找出某一姿勢所發的音量最大,並在日後的練習中,習慣地保持這種姿勢。
當發聲練習進行到一定要求時,就應該結合共鳴要求來練習。因為發聲和共鳴是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不加結合,那麼在需要結合時又將形成一種新的困難。不要將不全面的要求形成一種習慣。要再改變這種習慣,又將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難。
三、共鳴
歌唱時,人體的喉腔、咽腔、鼻腔、口腔、胸腔和前額及兩顴都起著共鳴作用。發聲時由聲帶所產生的基音,通過上述共鳴機構,如果這些機構形狀的大小與通路適合於產生共鳴的條件,那麼所發的聲音因為共鳴所助,音量就大大增強,音質也大為改善。共鳴體大小及通路位置適合與否,要隨著音的高低和需要的音色而予以適當的調整。
在所有共鳴器官中,喉腔、咽腔和口腔都可以加以調節的。是可以隨著發聲的高低和音色的需要而靈活地隨意改變。而其他共鳴器官的容積是固定的,但也隨著音高的不同要求而加以不同比例的結合。
在調節共鳴過程中,除了器官的大小控制調節外,還利用舌根、軟顎和舌頭的動作來進行調節。舌根過分退後即產生喉音;舌根過分向前又將失去共鳴,聲音空洞;軟顎過低,舌頭挺起,又將造成嚴重的鼻音。
發音時,隨著音的高低,舌根及軟顎都應給以適當的調整。但這種調整是由許多有關肌肉和神經配合的複雜動作。不過在原則上低音所需要的共鳴腔較大,高音所需要的共鳴腔較小。同時低音偏重於下部共鳴,高音偏重於上部共鳴(軟顎以上為上部共鳴,而軟顎以下為下部共鳴)。但低音卻不能疏忽上部共鳴,而高音也不能疏忽下部共鳴。上下部共鳴的比例是否適當,是依照所產生的音質優美與否為標準。
在合唱成員認識共鳴在發聲時的相互關係後,即可進行有關共鳴的練習。
在共鳴練習開始以前,應先將有關發聲機構完全放鬆。然後結合前面所述有關呼吸和發聲的要求,用聲母「m」來練習。「m」雖然是聲母,但它在未與韻母結合以前,是可以用鼻腔及聲帶振動而產生樂音的。同時,在開始「m」是練習共鳴最好的聲母。因為哼「m」時舌的位置很平,隨著音的高低舌頭會根據自然的需要以不同的位置去適應。而這些不同的位置也正式在不同音高上產生合理共鳴所需要的位置。
進行練習時,可依照前面對發聲時所採用的練習進行。不過是將「a」改為「m」。開始練習時音量不宜過強,舌頭放平,舌尖抵住下齒齦,齒微開,唇輕合攏而放鬆。這時一方面聲音直向鼻腔,一方面口腔與咽腔開始進行調節,以求得最大共鳴的效果。讓合唱成員自覺地體會和調節,找出最有利的共鳴的位置。
哼「m」時上部共鳴的集中點,一般成員往往停留在鼻樑的高度。這對歌唱發聲的要求是不夠的。必須要求每個成員盡力使集中點高於鼻樑之上,並鍛鍊成為習慣。
當「m」哼得很理想時,就應著手進行張口的練習。由哼唱轉為張口唱的情況是有一定的差異。因為一張口便容易失去鼻腔和頭腔共鳴,而偏重於下部共鳴。因此張口的過程應非常謹慎地進行,一面利用舌根降低及咽腔兩側的放寬來調節共鳴的效果,一面不讓聲音完全由口中出來,仍然保留一部分在鼻腔頭腔之中,形成「半哼半唱」的狀態。當這種情況稍事鞏固後,再逐漸把口張開一些,始終保持上下部共鳴的適當比例。
共鳴練習所用的音高級練習方法都可依照前面發聲的練習同樣進行。不過所採用的音高,最好稍低一些,以便共鳴機構更易放鬆一些(這是指在開始階段。隨著發展,就需要不斷提高到一定音高上)。在練習共鳴的同時,不應忽略對姿勢、呼吸、發聲、激起的一切要求。而是在以往所有的要求和成就的總合上,在加上對共鳴的要求。不應當因住意共鳴而忽略了以往任何一種進行過的訓練要求。務使各項要求結合在同一練習之中,並注意培養成員們對指揮要求的敏捷反應和自動調節自己的聲音以適合集體音響的要求能力等,都應全面結合不可偏廢。
為了使由哼「m」轉為張口時的舌根易於放鬆,也可用母音「o」來練習。但這已在較低的音上為宜。當張口唱與哼「m」的共鳴情況已完全結合時,就可換其他母音來練習。
所有短音,都是為後面的長音作準備,後面的長音,是在前面短音準備好的基礎上進行的。長音前不可重新呼吸,否則便失去練習的意義。
為了即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體會,應不斷地進行個別試唱和測聽,以便對錯誤及時進行糾正。因為聲樂的樂器是在人的體內,很多活動外表看不見,只能憑感覺去進行活動。主觀的要求和實際的效果時常會不一致。也有時某些成員對所進行的要求產生了不同的體會。因此個別試唱和測聽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對錯誤及時進行糾正。不然,若等錯誤變成習慣性活動時,要再想改正就比較困難了。
共鳴位置高,可獲得更好的音響和減輕發聲器官的負擔,同時對聲音可產生彈性而更有力。對音準、音色的統一、吐字清晰等要求都有直接的關係。但共鳴位置高,必須與氣息的支持相結合。不能顧此失彼。演唱時音準降低,往往是由共鳴位置不高而引起的。但音準偏高又往往是音氣息支持不足而引起的。因此兩者必須同時都注意結合(當然產生音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這兩者的不足是影響音準問題的主要原因)。
建議合唱成員,在排練時,指揮對位置的要求不可有絲毫的放鬆。如果能堅持這種要求,就對排練的過程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困難。同時各成員對高位置的要求,要主動而自覺地去努力。指揮在演唱進行,主要任務是對作品內容的表達和藝術性的再現負責,很難兼顧演唱上技術方面的要求。有時也會由樂隊指揮來指揮有管絃樂隊伴奏的合唱作品。而樂隊指揮也可能不太熟悉合唱的特性,在指揮時的動作,也就不可能對演唱的要求給予專業上的提示和合唱技巧方面的特有手法。因此合唱成員有責任主動地創造一切產生音響方面所需要的條件。
經過上面一系列的探討和練習,對發聲所應有的要求,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概念。接著便可進行一些綜合性的練習。要求練習的方面應注意比較廣而較全面。不要過分限制在某一種孤立的要求上。同時在練習時也要注意其靈活性。可利用同一練習在不同情況下偏重於某一方面的主要要求。也可借它在每次排練前作為排練的準備練習。指揮對練習中的要求,必須首先自己明確,在執行中也必須嚴格要求。務求達到應有和預期的目的。除了在協調方面給以充分的注意外,還要對各成員在發聲的積極性提出高要求。因為處於內聲部的成員,常因自己所處的地位,容易產生依賴和放鬆的情緒。在這個練習中,除了對發生的要求外,還應注意培養成員們能具有調整自己的聲音來適應集體音響要求的能力。使每個成員對集體音響負責。同時也必須培養各成員對指揮動作要求的敏捷反應。在進行練習之前,指揮必須明確每次練習的要求。重點要求之外,每次必須包括下列基本要求:
1.正確的姿勢。這種姿勢不是為了整齊劃一,而主要是求得正確發聲和發聲統一。不這樣就不能產生應有的音響。同時沒有正確的姿勢,發生就容易產生疲勞。
2.有控制、有支持、有意識的呼吸(但必須注意相對的放鬆)。
3.靈敏、有彈性、清脆的「起聲」。聲音不沙、不暗、無漏氣的現象。
4.上、下共鳴分配恰當,隨著音的高低,共鳴腔隨時進行適當的調節。
5.傾聽鄰近成員及整個合唱隊的音響,不論在均衡、諧和、色調各方面都能進行即時的適應和調整,以適合集體的要求。
6.對指揮的任何極微小的暗示和要求,都能敏捷而正確地反應。
以上這些要求在每次練習中都必須始終貫徹。練習可先由一個聲部開始(最好先由男低音聲部開始)。然後其他聲部隨指揮的手勢逐步加入。首先對和絃在音準方面取得相互應有的關係。同時也注意音質、音量及音色的統一。建立一個好的和絃音響。
應當努力使合唱隊成員具有對正確和優良音質的明確觀念,使他們認清什麼是好的聲音。可利用音響資料來啟發。如果指揮有條件,也可示範唱些正確、明朗而清澈的聲音音響。必要時也可在不損害成員自尊心的情況下,善意地模唱些已出現的錯誤、晦暗、粗糙甚至刺耳的聲音。以便成員們通過對比更明確發聲的正確觀念,並要求他們自覺地向發好的聲音去努力。
每次排練,不管合唱隊所有成員的程度有多麼高,也必須從最基本的要求開始。但程度越高,對他們要求也應當越嚴。因為歌唱對生理上的一切活動,大都不存在於日常生活習慣之中。就如呼吸,日常呼吸絕不會像歌唱所要求的那麼高。同時任何人歌唱時間再多,也只佔用日常生活總時間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在歌唱之前,必須為歌唱時一切生理上各器官、肌肉、神經的活動做好準備。不然,歌唱對一切生理活動就不可能運用自如。這樣非但不能產生應有的合唱音響,並且會影響演唱時的情緒,對作品的藝術意圖也就不會充分地表達了。
指揮在訓練時,自己應有很敏銳的察覺能力。感到合唱成員在當時情況所缺少的是哪一方面。是呼吸氣息的支持不夠?還是共鳴位置的不恰當?還是聲帶閉合的不夠理想?或者是口腔內舌根或軟硬顎安置得不夠理想?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地運用各種練習,這樣才能使基本訓練達到應有的效果。
在練習時應注意下列幾項要求:
一、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活動,因此所有的訓練要求應當顧及每個成員。所選用的練習也必須顧及每一個成員的能力。切忌好高騖遠,應力求注意合唱訓練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達到了,其他問題便容易解決。如果基本要求沒有達到,任何其他要求都不可能做到。
二、合唱訓練及演唱是一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生理方面與日常生活習慣有顯著不同的活動,因而勞動強度非常大,很容易產生疲勞。因此對練習和訓練的要求要逐步深入,切不可操之過急。當發現有疲勞現象時,尤其是有關發生器官的疲勞,就應及時暫停,休息片刻再進行。但對一些因正確姿勢等要求產生的疲勞,就不必照顧過多。因為由於對身體其他部分有關聲樂活動的要求,在開始時一定會產生某些不習慣和疲勞。但這些疲勞是必須經過的階段,是可以克服的。同時也沒有什麼危害性,不必有過多的顧慮。
三、任何基本訓練都是為演唱或排練作準備。因此練習的成果必須貫徹到排練或演唱中去。有時在練習或練聲時,效果很好。但一進入排練或演唱,練習的效果可能基本消失或脫節,這樣就失去了練習的意義。
四、發聲練習是為表達作品內容而創造條件。發聲練習不是目的。當然在開始時期,會在表達作品內容和情緒方面,有所限制和偏重。但隨著技巧的鞏固程度,一定要逐步擺脫偏重發聲的要求,並使發聲的正確要求變為表達作品內容的工具和手段。
五、也不一定拘泥於練習曲。如果利用作品的片段有目的、有要求地計行排練,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至於有關色調、吐字及培養各成員對作品表現上的主動性、積極性等要求,就必須結合作品來訓練了。這些要求脫離了有內容的作品,也就無從訓練。
在排練時,可將作品以輕聲練習。而這種作為訓練的輕聲,必須是有良好的氣息支持,良好的頭腔共鳴及每一個字的韻母必須絲毫不變地保持到本字的結尾(甚至可以說是下一字的開始)。用這種強調的方法排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唱法有點像咬字吐字清晰的半哼半唱。尤其在音區不太高的作品時,更應該注意這種要求。
作為練習用的作品,最好採用無伴奏作品。這樣對一切重點可以進行得更細緻。有時不必依照作品的節奏而依照指揮的手勢,在某些和絃上作一定時間的延長和停留。等到整個和絃由各成員進行調整而獲得理想的協調、純淨、諧和時再進行下去。同時這樣也可進行循環呼吸的訓練。
因為每一個合唱組織都有它自己獨有的特點,專業水平也各不相同,對音樂作品內容的體現程度也有深淺的差距。因此在訓練時也決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某種方式盲目進行。而應根據對象的具體情況仔細分析琢磨,訂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訓練,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效。
合唱指揮和訓練者的手勢動作,除了表達音樂作品內容的發展和意圖外,也必須與歌唱聲樂的要求相吻合,至少不能對聲樂的要求產生對立。特別在呼吸和共鳴的要求上,應給合唱成員以極有力的影響和支持。在演唱時,往往因指揮的動作過分誇張,手的部位過分提高,而影響合唱成員失去氣息應有的支持。這樣會造成演唱的音準偏高而氣息短促。相反有時音指揮的動作較低而面部表情以「鎖眉」代替了「提眉」,因而影響合唱成員的上部共鳴的暢通,這樣會造成音準的偏低。總之合唱指揮的動作除了表達作品意圖外,也必須與歌唱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互相支持和吻合。這樣將對演唱造成更好的效果。
在排練作品時,對咬字和吐字的要求,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鬆。並且要結合聲樂發聲的要求。唱歌不等於說話,首先每個字必須在好的氣息的支持和共鳴位置的狀態中進行。必須細緻處理,不然就會唱得「含混不清」。前面所探討有關咬字吐字的規律,必須貫徹到排練中去。使各成員成為一種習慣,特別關於「歸韻」和「收聲」的問題,必須服從聲樂的發聲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字正腔圓」的境地。
在練習時,建議多採用些音量較弱的作品,多用「半聲」的唱法,這樣對訓練是有利的。
合唱的一切表現要求,好與不好首先是依靠內在聽覺來分辨的,沒有好的內在聽覺就無從要求好的表現。因此指揮及合唱成員,應對提高自己良好的內在聽覺進行不斷的努力。特別對指揮來說,更加需要先行一步,才能對合唱成員提出要求。指揮應當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合唱的訓練,切不可滿足和停留在合唱成員已具有了一定的靈敏、迅捷的反應能力。對指揮要求的反應和對整個集體音響的敏感,這都是合唱成員不可少的能力。但僅僅這樣,對表現一個合唱作品來說,仍是比較被動的。只具有隨著指揮的意圖和集體的要求而行動。因此必須培養各成員對作品的藝術表現,有積極主動的要求。當然這種積極主動也是在統一和總的要求下進行的。各成員必須具有這樣一種能力,就是能預見到指揮的一切將要出現的要求及對作品即將到來的表現。並為這些要求和表現做好準備。這種能力是建立在指揮和成員之間對作品及表現手法上的共同理解和共同願望上。只有具有了這種能力,合唱作品的藝術再現才是有生命而活潑的。當然這種訓練必須通過具體作品的排練而獲得。因此作品的排練必須與訓練結合在一起。每一次排練都必須成為演唱能力上提高的途徑。培養每一個成員都具有主動要表現的慾望。指揮應當把這種訓練納入整個訓練過程之中。
合唱作品的藝術再現是通過選材、準備、排練及演出等環節而實現的。這是一個複雜而多樣化的過程。因為具體的工作對象、環境、時間等條件的不同,就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要求去適應和對待。下面所提出的一些建議,僅供合唱藝術工作者的參考和選擇。
當一個合唱指揮或訓練者(以下簡稱指揮。但必須明確往往許多指揮不一定是訓練者。指揮可以對作品的表現上進行詳盡的解釋。也可將作品的意圖表達的淋漓盡致,但他卻不一定是位訓練者。也有少數的人對合唱訓練很有辦法,可以使合唱成員在演唱技術上達到表現時理想的境地,但在演出時卻缺少表達作品意圖的手法。當然很多指揮是兩者兼備的)。每次出現於合唱團員面前,他事先必須對他所要進行的工作有個詳盡的思考和計畫,對所要排練和演出的作品有充分的準備和鑽研。
指揮工作中最基本而主要的守則是:「沒有計畫和準備,就不應該出現在合唱隊員面前;對作品不了解或不熟悉,就很難指揮別人,也不應立即進行指揮。」因此,工作的前階段,對作品進行深思熟慮的計畫、安排和對作品進行充分詳盡和深刻的準備及研究,是指揮不可少而應盡的責任。
在進行深入作品之前,還必須經過選擇作品這一個步驟。選材的恰當與否,與以後的工作及演出順利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這一系列的步驟和工作之中,指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今後工作的成效,在開始計畫和準備階段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指揮就必須認清自己的任務,並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它應當對整個合唱隊員負責,對演出和聽眾負責,努力使工作達到應有的效果。
選擇作品及安排工作計畫應當有較長遠的打算。往往有些指揮僅僅擬出了最近所要排練的作品曲目,因此在排練中就侷限於少數作品之中。結果過分單一化,而使指揮和合唱隊員雙方漸漸都感到厭倦。以致工作到了一定時期,便很難繼續深入,工作情緒也因而消沉冷淡。因此,選擇作品應有較長時期的打算,將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穿插排練,使大家隨時都有著新鮮的感受。同時也注意作品的難易程度。難度高的作品難以完成;而過分簡易的作品又會失去排練的動力。因此必須注意選擇對本單位水平程度具有一定難度的作品,而這種難度加以努力後是可以克服的。有了較長期打算的計畫及選擇了適合本單位水平程度的作品,這樣就對進行的工作有利得多,因而在工作進行中的質與量方面都會有更大更好的收穫。
在選擇作品時,要照顧到作品性質的多樣化。這種多樣化是不能依照指揮本人的個人興趣為根據,而是要根據客觀情況及演出目的和社會形勢發展的要求而訂立的。同時更不能忘懷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份這個最根本的目的。如果僅從指揮的個人愛好出發而訂的計畫,就必定會招致一定的失敗。
接著指揮就應該進入研究、準備和熟悉作品的工作中去。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首先應當由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構思、內容及表達的角度著手。除了作品本身及歌詞外,還需研究有關詞曲作者的創作動機、時代背景、創作風格及素材來源。這樣就可對作品的表現意圖確定了初步的概念。同時這概念將有助於下一步工作的深入。
接著就應該閱讀樂譜。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較複雜的樂譜,僅僅用「眼」來閱讀,有時是不夠的。這時就應該借助於鍵盤樂器。這樣對作品的音樂結構建立更正確的概念。作品初讀後,應立即進行對作品音樂結構做進一步的仔細分析。關於整個作品的曲體結構的探討必須先將主要段落分析清楚。然後再從大的段落分析到樂句、分句而到樂匯、音型。同時也分析作品的調式和調性佈置、和聲、和絃的運用以及節拍、節奏、速度、力度、旋律特點等與作品內容的統一結合。對於複調作品,應仔細分析主題、對聲部、插句、聲部進行中相互對比的關係及模仿的性質,作品結構、寫作手法與作品內容意圖的相互關係。
根據聲樂技巧的要求研究音區、音域、呼吸、氣口及主要提位銜接處,而確定作品各部分需要的特有技巧。根據作品確定均衡要求。根據內容、調式、及和聲特點,找出音準上個別的顯著要求及傾向。在比較有特性而較困難的音或和絃上對某聲部在演唱時應注意的趨勢等等。
檢查歌詞的節奏和抑揚頓挫與音樂起伏是否吻合。如有局部矛盾應如何解決。考慮是否要在個別地方將歌詞的前後安排稍稍移動一下;或改動一下局部節奏;或在力度上進行一些臨時的變動;而使音樂與歌詞更能吻合,表達得更加明確清楚。如果某些字的韻母對聲樂方面有一定的困難,考慮採用什麼技巧上的措施加以克服,或者必須加以更換。對「似乎」容易處理錯的個別字,要事先予以注意。有關這些問題,指揮應在深入研究作品的階段中及早予以解決。免得在排練時發現,再設法處理,往往一時不易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同時在倉促間也較難找出合理的辦法。不如及早,仔細推敲而進行合理安排來得妥當。
當將作品中有關音樂結構、規律、內容、主題思想、歌詞、發聲技巧、呼吸等問題都掌握清楚後,就應當對整個作品在進行中應有的起伏和高潮處所進行合理的安排。給作品各部分互相之間在起伏上的層次差別進行著色。找出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及內在聯繫。有時對作品作者所標記的力度和速度,因表達的角度不同,需要進行局部的變更,也應及早確定。如有伴奏,就應找出伴奏部分在整個作品中的地位,充分發揮伴奏的烘托作用。如果是樂隊伴奏,就根據樂隊的要求來準備伴奏總譜。指揮必須根據作品的意圖來創造發揮他自己對作品的獨立見解。這樣他才能完全掌握作品內容的真髓而進行自己的創造,並將這種深刻的感受和認識在排練時潛移默化地傳給合唱隊。
指揮對作品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借助於鍵盤樂器上的閱讀(當然如果指揮已具有良好的內在感覺和聽覺,也可不借助樂器便可越讀總譜)。同時還必須根據作品的內容和要求而想像出合唱的音響色彩。因為樂器只能重複音樂而不能傳達合唱音響。當指揮熟悉作品結構後,就應該離開樂器而閱讀作品。這時,應當更細緻地想像作品中的音響及色彩變化。全面地、有關係地將作品揉捏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再進一步背誦全部音樂,並在腦海中不斷地「過電影」,使自己醉心於所深入的作品。這時他才能真正地掌握作品的真髓。
到此,指揮便可進行安排排練計畫。對作品應該如何進行排練,這種計畫必須根據合唱隊員的水平和實際情況而制訂。同時對自己在指揮時的一切技巧上的手法,也應當進行設計。如:左右手的分工;某種特有效果的預示、手法及動作;較難節拍上的擊拍;較長時間的樂句上升或退落所採用的有效手法;延長音或休止符後面音樂進入的手法及分寸等,都給予有計畫、有準備的安排。必要時也應當進行動作上的實際練習。
指揮不僅應該熟悉音樂,同時也要熟悉歌詞,應當背誦歌詞。因為合唱作品中許多細膩的要求往往因歌詞而產生不同的變化。如果指揮對歌詞不熟悉,就不會給予更恰當、更細膩的手法,因而會影響完美的表現。同時,對歌詞的熟悉,可以對作品的表現給予及時的、更深入、更直接的啟發。這將對作品的藝術再現賦予無限的發展。
指揮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後,就可依照計劃與合唱隊員們見面,和他們共同進行排練工作。有了充分的準備,在工作中將是穩定而有把握的。他的要求將是有根據而肯定的。同時,對工作也將是有熱情、有信心的。與合唱隊員們合作上,也將是愉快而有成效的。
合唱作品的排練工作是一種變化多端而複雜細緻的工作,因為是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正因為是人的關係,所以就及到興趣、愛好、水平、能力、彼此的信任、互相之間的尊敬、事物認識的深淺、工作能力的強弱、所接觸客觀條件的好壞、人力組織的平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排練工作必須面對著不同的人、時、地、對象、條件、要求而形成不同的對待。某一個合唱隊在某一環節的水平與力量非常強,而在另一合唱隊恰恰在這一環節上的力量正是非常薄弱。因此,排練工作必須針對客觀具體情況、具體對象來決定合理的措施。這樣才有利於工作的進行。
但排除工作也並不是無從著手、捉摸不定的工作。在不同的排練場合中,還是可以找出互相之間的共同點。不同的工作方式也可以找出其間的共同規律。這些共同之處就供給我們進行排練工作時的參考。
在未進行排練之前,指揮首先必須明確他自己與合唱隊員之間的關係和地位。關係地位不明確或擺得不對,就會影響甚至於阻礙工作的正常進行。尤其是排練工作,是指揮與隊員們互相接觸和發生關係最多的時間。關係如果不正常,排練工作一定進行不好。反之,如果關係正常,就會促進排練的工作效率,使工作收效大而速度快。
傳統習慣有這麼一種對指揮的不正確的看法。往往認為指揮是一個「發號施令」者,同時工作的性質也很容易促使指揮產生這種態度和情緒。正因為無形中存在著這種態度和情緒,就影響了指揮與合唱隊員之間的正常關係,也影響了排練工作。因此在制定某一個排練計劃或某種規定之前,指揮必須首先確他在集體中的地位。他一方面應考如何進行他的工作,如何執行他的任務,同時又應該考慮到如何調動集體中的一切積極因素,以及如何發揮隊員們每一個人的主動性。這種積極與主動性促使工作順利前進。從正常關係出發,就有可能將隊員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估計在意料之內。因此所制定的計劃也將是一種能使工作飛躍進展的計劃。
指揮必須明確地與合唱隊員之間僅是工作上的分工。他必須以平等的地位與隊員們共同努力,將工作推進。因為工作上的職務關係,他又必須帶動大家,鼓動大家,發揮每個成員的積極。並在專業業務上給以應有的指導,在業務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與大家共同搞好工作。這樣的工作和排練方法,要比「發號施令」勉強大家排練的工作方法,在成果上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除了有計劃地選擇作品和深入熟習掌握作品之外,指揮也必須對排練的內容和步驟事先擬出每次的排練計劃。最少必須明確每次排練的內容,每次排練要達到什麼目的,完成什麼任務。若能考慮得更具體和更仔細就更好。其中包括排練那些新作品;溫習那些已排練過的作品;每個作品要達到的深度如何;對每個要排練的作品時間安排的比例如何;如果比較困難的新作品需要分聲部練習,該分開多少時間;在同時排練時如要分部練習,先練哪一聲部,再練哪一聲部;聲部與聲部之間如何結合;基本練習占用多少時間;如何解釋新作品的內容;解釋時占用多少時間等等問題,都應當事先有所估計和計劃。
每次排練應準時開始。同時也注意養成隊員們準時出勤的好習慣。為了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指揮應在排練開始的前幾分鐘到場,檢查有關排練的條件是否已具備齊全。同時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也應按時結束排練。因為有計劃,有節制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比沒有計劃而即興延長時間的工作成效好得多。指揮應當學會掌握時間,利用每一分鐘完成計劃中應完成的工作。這樣所得的工作成效要比拖延時間而弄得雙方精疲力盡、情緒低落而消極的工作成效要高得多。
當指揮出現在合唱隊員面前時,他應當有充分的自信心。也要在隊員之中樹立彼此之間的相互尊敬。而這種自信心與相互尊敬並不意味著「高高在上」或「令人生畏」。這種自信心與互相尊敬是建立在辛勤的勞動、嚴密的計劃和通過深思熟慮而付諸行動的言行上。要使隊員們敬愛他們的指揮而不是怕他。同時要記住,如果要別人尊敬自己首先必須尊敬別人。在儀表上,為了尊敬別人,即或服裝也應當力求整潔大方,面容頭髮也要注意修整,使隊員們感到他們的指揮是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
每次排練之前,應有十分鐘左右的合唱基本練習,主要目的是校正發聲器官在歌唱時應有的部位及動態,並使一切發聲器官和肌肉都協調地靈活起來。合唱的基本練習是有目的和有一定要求和任務的。絕不可為了練習而練習。因此在練習時,指揮與隊員們雙方的精神和注意力都應當非常集中,力求將練習達到應有的目的。當基本練習達到一定的要求時,就應當立即轉入合唱排練,並將基本練習的成果結合到作品排練中去。排練作品時,每當因情緒進入作品的表現會忘掉發聲的應有要求。這樣就會引起發聲器官的疲勞。因此指揮有責任隨時提示發聲的正確要求。這種提示主要是通過指揮的精神狀態、面部表情或某種姿勢、手式來達到的。如果通過某些作品片斷,也達到基本練習的要求,只要指揮明確所要達到的目的,那麼也可用這些片斷來替代基本練習。
每當排練一首新作品時,不必事先將全部作品進行一次極詳盡的說明和分析。因為在隊員們對作品還未付出一定的勞動之前(指對作品進行實際的排練),僅從理性的解釋是無法了解作品的真正內容實質。過分詳盡的分析和說明,反而會引起厭倦,減低了對排練的興趣。合唱團員們認識一個新作品也應該通過邊排練邊深入,以逐漸增長興趣的步驟來進行。但對作品的主題思想、主要輪廓卻必須向隊員們事先交代清楚,否則排練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也減低了對排練的興趣。隨著排練的深度,逐漸進行較深入的分析,這種逐步深入的分析,通過已有的排練,便成為易於領會的分析。也增長了對作品深入了解的興趣,排練工作也會越來越順利了。
介紹作品的主題思想及主要輪廓的方式,除了和隊員們一同看著樂譜進行口頭分析之外,如可能,可通過鋼琴的試奏,使隊員們對音樂的實際效果得具體的領會。通過一面介絕作品主要背景,一面講解作品主題思想內容,再結合鋼琴的試奏,指揮對某片斷旋律的試唱,就賦予隊員們對作品有了較明確的概念。這將對作品的排練工作準備下了較好的基礎。如果作品已有錄音或唱片,也可利用這些來代替鋼琴。
當隊員們對作品有了一個較完整的基本概念後,指揮就應將作品中主要的力度、速度、均衡、諧和、咬字、吐字、呼吸、氣口、分句及旋律等應注意的各點一一交代清楚。切記對篇輻較大的作品,應進行編號或注以小節數字。同時要求隊員們將各種要求在樂譜上記下來,作為一種記律。這樣可加速排練工作的進展。
較大型的作品的實際排練,應逐段進行。但每練好以後,應當與前面已排好了的部分接起來練一、二遍,然後再繼續下去。如果等各段分別練好了以後再連結起來,往往先練好的部分印象已經淡薄,各段熟練的程度就會有了懸殊。另一方面,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關係,很難在一次捉摸清楚。因此逐段練好,便與前面已練好的各段連接起來練一、二遍,就可避免上述缺點。並對全部作品的連貫性及全面布局,獲得深的體會與認識。
視譜能力較強的合唱隊,或所選作品演唱技巧要求不難的,可以不分聲部而各聲部同時視唱。有些主調性作品,可使全體隊員都先齊唱一、二遍主旋律(女果某聲部感到音區太高或太低,可降低或提高八度來齊唱)。這樣可使全體隊員對主旋律有了較深的認識,從而在合唱時能夠更好地合作。對較難的作品,分一部分時間讓各聲部先單獨活動練習,這對某些作品是一種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的措旋。在全體集合在一處進行分部試唱時,一般都是先排主旋律,然後次要旋律,再次練伴唱律,然後合起來排練。也可以在主要及次要旋律排好後,先將這些旋律結合起來練一、二遍。總之,要看具體情況而作具體安排。為了照顧某些聲部不要在其它聲部活動時休息過多,因此分部練習的先後次序應事先很好地考慮安排。但應使各成員養成當別的聲部進行活動時,有自行看樂譜,跟著讓聲部默唱本聲部旋律的習慣,這樣就非常有利於提高排練工作的效率,時間可以結省,質量也一定會提高。
節奏和咬字吐字較難的片斷,可以要求成員們依照音樂節奏和速度來朗誦歌詞。但在朗誦時,必須結合歌唱旳氣息支持和共鳴位置。聲母的噴吐有力與母的歸韻延長都不能偏廢。應盡一切可能,培養歌唱時各有關器官應有的活動能力。同時興奮狀態也要注意培養。不然盡管朗讀時字字清楚,而在歌唱時仍會感到困難。
對已經布置的要求,如音準、強弱、呼吸、氣口、提位及聲樂上的要求,必須嚴格執行。要培養隊員們對一切已布置的要求有嚴格去遵守執行的良好習慣。這樣對工作可節省不少時間,相應地提高工作效率。
不要在某一個困難的片斷停留過久,這樣非但不能解決困難,反而會影響情緒,使大家感到厭倦。對一些要求的體會和認識,是要隨著對作品的深入程度去逐漸解決的。因此,指揮應當認識,些問題在條件未成熟時是無法全部解決的。懂得這個規律,就會對排練的進度要求合理進行。同時鑽研和深入作品主要是從實踐著手。不要機械地簡單布置某處強、某處弱,迫使合唱隊員照樣硬搬。一切排練處理都是根據作品的表現意圖來要求的。隊員只有在懂得為什麼要這樣表現時,才有可能表現得合理有效。指揮一開始應當以自己已經通過勞動鑽研所得對作品表達上的心得,配合許多對作品內容表現上的色彩描繪,將自己尌作品的理解有聲有色地傳遞給合唱隊員們,這樣對作品的要求,才能使隊員們易於了解、易於接受。
對一個作品的排練,一般可分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應該多注意有關合唱技術技巧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首先予以注意而逐漸克服。才有可能進入下一階段。下一階段應當多注意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表現方面。但這兩個階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有緊密聯繫的。不能孤立地單排練作品有關技術和技巧;也不能孤立地只注意表現而不顧達到這些表現的技術技巧。技術技巧是手段,藝術表現是目的。技術技巧應當為表現服。不難想像不顧藝術表現而單注意技技巧的演唱,一定是死氣沉沉、沒有靈魂的。但表現上如有不注意技巧,則表現也表達不出來。不過在前一階段,因為要解決這些技術和技巧上的困難,就比較多地加以注意,加以克服。但解決這些困難,又必須從表現的要求來著眼。
當作品逐步深入時,應當伴隨著更深一步的要求。不過這些要求必須用簡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