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香港青少年合唱節及蘇州國際合唱節賽後感言

作者: 傅湘雲  發表日期: 2008-07-31

 

這次帶領南湖高中合唱團與廣青合唱團參加兩個在亞洲地區舉行的國際合唱節,合唱團員能夠與來自世界三四十餘不同國家隊伍相互切磋交流,我也有機會在指揮論壇中與各國評審專家面對面溝通請益,可謂獲益良多。兩場合唱節均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各國重量級合唱指揮擔任評審〈香港青少年合唱節也邀請了陳雲紅老師,他鄉遇故知,感覺真親切,只可惜她沒有評到我這一組〉,非常感謝各國評審專家的肯定與鼓勵,總結評審們的意見與建議,有以下幾點結論,與大家分享:

1 音樂是情緒溝通的工具,演唱者要能用心演唱,觸動觀眾的心弦,而非只是技巧的展現。有些隊伍演唱難度較高的近代作品,評審的反應往往是兩極化的,也會出現南轅北轍的兩種成績,南湖在香港唱「Bin Na Ma」很不幸就碰到這種情形。

2 合唱團要注意音準、聲音、節奏、和聲等基本訓練:參加合唱節的各國隊伍,因為經過大會審核,基本上基本功還算不錯,但評審隨時對著樂譜,手拿著音叉對音準,巨細靡遺的詳細紀錄各團的每一個環節表現,基本功不夠好的團隊,很難逃過評審的耳朵,更很難拿到成績。比賽結束後,各團都會拿到一張成績單,分為技術評分〈音準、音色、聲音訓練、咬字發音、節奏、樂曲忠實度、聲部平衡、和聲融合度等等〉,另外還有一項藝術評分〈音樂詮釋、情感傳達、樂曲流暢度等等〉另外就是整體架構完整度、默契配合度與指揮表現了,三大項成績加總就是總成績了,按照分數表現分為金銀銅三級與個別獎項,大約有15-20%左右的隊伍是沒有拿到任何獎項的,而多半是評審認為基本能力還需要再努力的隊伍。

3 合唱團的肢體動作不能影響聲音,而且動作的設計必須符合樂曲需要:這是每一位評審獎評時都提到的意見:這次廣青參加混聲室內與無伴奏民謠兩組,其中民謠組規定是可以加上動作,因為廣青有許多行動不方便的團員,我只加了手部、身體方向改變、面部表情與隊形設計等基本動作,最後配合樂曲需求做簡單走位,在競爭激烈的民謠類組,反而拿到分組金牌冠軍。多數菲律賓、印尼等大學隊伍或歌手隊伍都有非常好的聲音訓練與肢體表現,而且他們也有相當優秀的本國作曲家作品,但在困難的現代作品表現上,複雜的肢體動作反而影響了整體結構性與技巧展現,這是很可惜的事。評審們的共同意見是:你在台上做任何一個動作,都要想一想它的必要性與代表的意義,否則就讓音樂說話吧!

4 合唱節的最大目的在於音樂交流、觀摩學習而非競賽:這次連續參加兩個不同的合唱節,接觸了中國、新加坡、菲律賓、日本、韓國、印尼、香港、澳門等多數亞洲地區優秀合唱隊伍與各國指揮、作曲家等,很驚訝發現在歐美為主的現代音樂發展中,有這麼多一流的亞洲作品與歌手,尤其是菲律賓與日本、印尼等,幾乎是全唱本國現代作品,或是以拉丁文譜寫的本國西方宗教音樂。我帶了幾首菲律賓與印尼作曲家作品,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唱唱。

此次南湖高中合唱團在香港參加29歲以下青年組混聲合唱,拿到銀牌A( silver A )。但在參賽組別中,本團是年齡最小的一隊,平均年齡16~17歲,其他大部分都是大學或以上團隊,只輸給天津大學和菲律賓兩團,雖敗猶榮囉! 各團隊都對台灣來的南湖高中隊都刮目相看。另外,廣青合唱團在蘇州國際合唱節的比賽則一路過關斬將,殺到總決賽,最後拿到了混聲室內組與民謠組兩面金牌,其中民謠組是分組冠軍,最後與各分組冠軍一決高下,很幸運的拿到了總冠軍。我個人也很幸運的拿到最佳指揮獎,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文/ 傅湘雲

傅湘雲老師簡介:
台中女中畢業,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畢業,主修鋼琴,師事吳季札教授,副修作曲,師事錢南章教授。
曾任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助理指揮、榮星兒童合唱團及東湖社區婦女合唱團指導、東湖國中及景文高中音樂教師。
現任台北市南湖高中合唱團指揮。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