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合唱團的軟實力 • 之十一--尋覓感動

作者: 霜竹  發表日期: 2012-09-01
合唱團的軟實力 • 之十一--尋覓感動

對不懂舞蹈的我來說,看舞劇其實有點附庸風雅。每次進到劇場,內心總有幾分忐忑;我目不轉睛地瞧,腦筋卻不停地轉, 有的讓我熱淚盈眶,有的讓我激動澎湃,有的肢體語言至今還記得,也對不少內容找不到感覺,甚至有些厭倦。
 
聽音樂會也差不多,每個聽眾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關注:針對時代、音樂家、某類型的作品、甚至某個單一作品,更有針對演奏者、或某種類型的演奏方式。總之,除去捧場湊熱鬧的,每個進入演奏廳的都有自己的期待。
 
合唱團做的音樂會是要表現甚麼?是齊整的吐字、分明的音色、漂亮的融合、還是巧妙的抑揚頓挫、清晰的織體段落......。大多數合唱團平時練習的內容就是針對這些的,比如識譜、齊整、調音色、做做大小聲漸強漸弱漸快漸慢......。這些確實重要,如果不做好,唱出來的東西就不具備可聽性。然而,一場好的演出,除了可聽,更重要的是要傳達甚麼?
 
爲什麽人們喜歡流行歌曲,因為它通俗,能反映時代的心聲,與人們沒有隔閡。合唱作品因為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沒有那麼通俗;更何況不同時代背景的、不同民族語言的、不同屬性的,即便演出節目單上作了詳細的曲目說明,觀眾如果對曲子不熟,一首曲子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就唱完鞠躬了;整場音樂會下來不外乎:等待、拍手、錯愕、霧煞煞。每個團為了一場正式演出,加班加點,興師動眾。辛苦之餘,我們不禁要問:開演唱會是為了甚麼?是熱鬧一場?還是秀一下好聽的聲音?還是別人開了,我們也要開?另有一說,開演唱會可以凝聚向心力,可以提升本團的實力。不過,請不要忘記,藝術表演需要共鳴這一環,不但內部要共鳴,更需要來自外部的共鳴。
 
合唱的演出要做到好聽,不出甚麼紕漏,要靠大家平時勤於練習,臨場聚精會神,兢兢業業。而如果想上升一個台階,不僅做到好聽,還要感動聽眾,就得換一種思維與作法了。起碼每位團員得把基本的練聲、識譜、以及必要的譜上標注等等,在練唱前盡量地先作好,而留給指揮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作修飾詮釋,也有更多的時間培養彼此之間的默契,這樣大概可以達到及格。如果又進一步內化整首曲子,很好地把握曲子的背景,風格以至曲旨,並把這種理解結合轉換成歌聲,那麼就不僅僅是在唱一首歌,而是在訴說一個故事,傳遞一種內含、一種文化。有道是: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如果僅僅靠著每週一兩次的練習,想把合唱做好,即便是職業團體,也辦不到。或許,不妨試著從一首歌開始,大家做足功課,下足功夫,看看它有甚麼變化,能不能讓它成為團員與聽眾共同的感動。
 
觀眾懂不懂音樂不重要,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夠讓不懂音樂的朋友,因為聽了我們的演出而進入美好的音樂世界,特別是當他們離開音樂廳以後。(文/霜竹)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