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建台亂譚(三): 8.15.12台北室內合唱團/台北國家音樂廳

作者: 陳建台  發表日期: 2012-08-18

建台亂譚(三): 8.15.12台北室內合唱團/台北國家音樂廳

為什麼台北室內合唱團20週年音樂會具名“原色”,我不清楚。但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上半場即頻頻拭淚,是自己長期旅居美國,突然看見台上這麼多 類似自己瘋狂愛樂 流著和自己相同血液的人唱歌而衝動嗎?當然有一點。但中心的原因,應是他們成功演出了“音樂的原音本色”~

音樂的角色,原來真能撫慰傷痛的靈魂!有福的耳朵應當聽得見。

指揮雲紅,把三十七、八個愛唱歌的靈魂,帶進音樂的佳境。有如書家,以中正的筆法出發,又以側鋒推出,靈動重心轉移每位唱者。運韻舞動節奏化,成為鋒利穿透紙背的筆力。她簡約或大力傳送的指揮動作,緊緊把唱者聲音溶合,牢牢把聽者喜悅凝結。

有時為了呈現事實,表揚美麗,何妨一提私事。

去年因雲紅的夫婿元雷老師,帶他六位 a cappella 子弟兵參加我新交響曲“風城”首演(台北 NSO) 的合唱,才在最短的時間內,最近的距離下,認識了者兩位了不得的台灣現存的「音樂奉獻家 」(我亂湊合的名稱,為了方便“辭要達意”)。雲紅帶領古典的台北室內合唱團;元雷則帶領許多台灣的年輕團體演唱時下風行世界的現代年輕人流行的 a cappella (不用樂器的人聲樂團風格 ) ,同時又發起創立「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夫婦倆誠然是台灣近年來帶領本地合唱衝向國際合唱界最重要的人物。他們以全心全身宗教式的奉獻精神教導唱者,就像對待自己小孩。

真的嗎?聽15日晚每首樂曲,曲曲你都能感受。

常常好的樂曲、好的音樂會,有如深度精采的講道,你希望它越長越好,最好永遠不要停止。剛談初戀不也這樣,遇到真正的師父不也這樣。記得馬太福音十七章記敘耶穌帶領四個心愛的門生登高山時突然變了形質,容面發光如日頭,衣裳亦變白如月光。遇見仙境,彼得一興奮,忙出主意:“主啊!在這兒真好!讓我搭三座帳棚、、、”,意即好像身在天堂,讓我們就地建個別墅住下,豈不在地如在天?

扯遠了對不起,我指的是那晚最後一曲一結束,聽眾實在沒有起坐的情緒,只覺得好一個過癮的音樂會,要我這就起坐結束音樂會太不過癮了,再來一首吧!管它捷運、公車、計程車。但音樂會已太長,encore 時間真沒有了,大家用心鼓掌、用力叫好,還是得 bye bye,台北室內團員已經行了優雅一敬禮二鞠躬三鞠躬大禮。

聽完看完當晚如此豐富秀美的30多個靈魂,我告訴自己非得參加國家音樂廳四樓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慶生宴會,一探究竟它到底怎麼生下來的呀?反芻慶功影片中其不為名利不為近利的歷史,疼啊!又累啊!結論重心仍笑聲勝過淚水。

我回家路上,特意不坐車走了半小時,剛好少有的清風,找了星空伴我回家,這樣我甘願了、我過癮,不讓美妙餘韻 bye bye 太早了 ~

講回全部 Eric Whitacre (韋塔克是當今美國合唱界最炙紅的作曲家 )作品的上半場的最後一首 Cloudburst 。它寫從對雨水的渴求,到傾盆暴雨的來臨,整曲一氣呵成,融合人聲、詩句、偶爾鐵板片、手鐘、風鈴等器樂點綴,令聽者無不屏息動容。台上,台北室內亦似乎整體溶入於台下滿場的聽眾之間,一起沈浸於此神妙的撫慰聲中,在既歡欣又寧靜的樂音裡攜手漸漸謐靜地進入中場歇息 ──苦難世間,不正需要歇息呢!


有人終日忙亂、不聽音樂。

有人甚至自豪“我不懂音樂!”

有人埋怨“我哪有時間聽音樂呀!”

多麼愚蠢啊!

又對不起,我該說:多麼可惜啊!什麼叫不懂音樂,不聽當然不懂,聽多了,當然懂。音樂既抽象,同時其本質非常非常直接。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協助我們一個嘴唱,又賦予高尚的靈魂,兩者加起來,大家都能懂。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聽,聽一聽。

音樂原色
提拉我們接近 
原味愛情      
源頭的高頻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