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芬以音樂傳遞愛的信息
從翁佳芬老師的臉上,絲毫看不見苦難的痕跡,她是個幸運的人,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為她建構了無懼的信心;同學、朋友及共事夥伴的激勵與扶持,一路陪伴她坦然行走人生旅途。看起來,她似乎得天獨厚,然而,讓富足的愛與滿溢的笑容長佇臉上,會不會也是一種個人的自我選擇?
自然走上命定的指揮之路
「這輩子我遇見的挫折不多,但父親曾對我說:或許這也是一種不幸吧!」翁佳芬開朗的笑仍停在嘴角,表情卻陷入深思。
從小,喜愛音樂的父親,為她營造了一個充滿古典音樂的環境;而希望透過鋼琴學習來陶養女兒氣質的母親,則扮演負責督促她練琴的角色。雖然耳濡目染浸濡在充滿音樂的家庭中,個 爽朗的翁佳芬卻渴望成為醫生或建築師,不過,音樂之路似乎才是上帝為她所定的生命計畫。
高中讀丙組的翁佳芬,在北一女二年級時,化學科目遇到瓶頸,令她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又因為非常喜歡唱歌,遂將學習志願重新定調,在高三那年毅然決定轉組改考音樂系,這一轉向,與父母的期望不謀而合,自然獲得極大的支持。
翁佳芬自認對音樂的喜愛是全面性的,會走上指揮之路,也是自然隨順而成。在師大音樂系主修聲樂時,她加入由建中與北一女校友組成的青 合唱團,由於團裡 指揮,科班出身的她便自然被指派擔任助理指揮的職務,「我發現我面對人唱歌是有困難的,而指揮剛好是背對著人。」後來她碩士、博士都選擇專攻指揮,甚至成為台灣第一位合唱指揮博士,那一段在「青 韵」指揮的日子,可說是發生了關鍵性的影響。
指揮是領導者、音樂人、老師與管理者
在翁佳芬眼中,一個好指揮,應具備Leader 、Musician、Teacher、Organizer的特質。指揮不論個 展現是「柔」或「剛」,都必須具備吸引人的無名魅力,才能讓人產生跟隨的意願。站在舞台前方的指揮,掌握著整個團隊的方向,領袖特質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有人天生並不具備此種特質,因此抓住機會自我磨練非常重要,翁老師提供秘訣:可透過觀察周遭具備領袖特質的人來學習操練,細膩的觀察是吸收內化的前奏,有觀察就有吸收。
指揮所帶領的是音樂,自然必須是一個音樂人,應具備包含聽力及和聲、對位、音樂史、發聲法等所有音樂上的基本能力與素養。「學音樂的人通常喜歡製造聲音,但不見得能夠聆聽音響。」翁老師認為,指揮在聽力上要有高超的技巧與敏銳度,才能夠隨時聽聲音,並且思索下一步如何帶領。她特別想要提醒年輕的學生:「指揮不僅僅只是比畫空氣,指揮手勢只是形貌,技術背後的東西更重要,愈能腳踏實地將基本功訓練紮實,懂得掌握全局,微觀、鉅觀雙面向地處理音樂,並深入到每一個基本層面,愈有可能成為好指揮。」
指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分是老師,翁佳芬敘述自己的領受:「我一直覺得指揮與團員之間的溝通並不是命令,而是教育。」指揮的工作是將音樂具象化,將每個團員因不同背景、價值體系與環境,對指揮的感覺要求所產生的不同想像與詮釋,調整成同一個頻率,讓大家所看見的是同一個畫面,再將這個具象化的音樂感受傳達給聽眾。舉例來說,有一次教唱〈永遠的故鄉〉,故鄉是作曲者的心中所愛,但也許大部分團員並沒有離鄉背井的經驗,對於「故鄉」這兩個字並沒有深愛蘊含其中,翁老師就會要求團員將「故鄉」一詞代換成每個人各自最深愛的事物,「小孩」、「男朋友」或是「父母」,再將這樣的感覺重現在「故鄉」一詞的旋律上,這就是她所談及的「音樂具象化」。對翁佳芬來說,一個團在前二十次的練習中,指揮都是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只有到正式演出的那一次,指揮方才融入團隊中,成為演出者之一。
指揮還要是一個行政管理人才。翁老師坦然承認:「行政管理,其實是我最弱的一環,但卻是一個指揮應該具備的特質。」指揮必須扮演激勵團員的角色,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其根本,合唱不應該只有表演而已,亦應該有資源分享與串聯。因此,翁老師致力於推 許多合唱團之間的聯演,像是去年中山大學合唱團與高師大的聯合演出,以及今年五月即將要舉辦的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室內合唱團聯演,在這些聯合演出中,團員有機會彼此交流,彼此肯定,亦可彼此激勵改進,同時也為各自獨立的合唱團創造了資源分享的機會,開啟未來更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而這樣的交流機會與互 ,亦是一個指揮在合唱團內團外都應該積極投入的角色。
音樂傳遞信息
「音樂對我而言是最清楚的語言,可以不必透過理 思考,直接穿入我的內心。作為指揮,我的指揮 作、言語教學,都能夠讓團員或學生直接感受到我心裡的感 ,在我們的整體合作下,透過音樂傳遞著每一首歌曲的信息,讓聽眾隨之有感,唱快樂的音樂時,有喜悅的微笑呈現在他們臉上,唱悲傷的音樂時,亦能使他們藉著旋律而得到撫慰。我們像是信差,透過音樂傳遞人與人之間的信息。」翁佳芬提起有一首詩將她這樣的感受與想法傳達得淋漓盡致:
The Message of Music---- Zdenek Lukas(b.1928)
音樂的信息
The original essence of music was companion to humanity earlier than fire.
音樂的本質是人 ,遠早於亙古火光的出現,
But today no one can count the numbers of note that have already been written.
時至今日,無人數得清已被譜寫下來的音符。
Perhaps that is why music is within people:
或許,這是為什麼音樂存在於人群之間:
so they are not afraid,
所以,他們不會害怕,
so they can be closer to one another,
所以,他們更接近彼此,
so they can find themselves in each other.
所以,他們可以在彼此之間找到自己。
Because music is not only a gift, but also a service;
音樂,不僅是天賦也是儀式;
not only a work, but also a struggle;
不僅是作品,也是奮鬥。
not only a mission, but also a message.
是使命也是信息。
A truthful testimony, a witness about time—
真實的誓言與時間的見證——
fragile or broken, content or critical.
是柔弱或斷續的,是心滿意足或關鍵時刻的。
Sound, music of the Ninth,
聲音,第九種謬思之神——音樂,
unites nations in the widespread land of endangered humanity.
整合了地球上各國度間瀕臨消失的人 。
Perhaps that is why music is within people:
或許,這是為什麼音樂存在於人群之間:
so they are not afraid,
所以,他們不會害怕,
so they can be closer to one another,
所以,他們更接近彼此,
so they can find themselves in each other.
所以,他們可以在彼此之間找到自己。
願做音樂的傳教士
談到未來,翁佳芬希望合唱能成為台灣音樂教育主流裡的重要支流,並且合唱能夠取得更多來自人們內心的尊重。從事合唱指揮十年,翁老師時常覺得一個合唱指揮所獲得的尊重不如一個音樂教授,而「尊重」是很大的誘因,誘使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個行業,為合唱盡力,並擔任「教育」的指揮角色。台灣的環境和興盛的歐洲合唱非常不同,在歐州,合唱與教育、教會的結合很深,並且藉由合唱讓「團隊合作」的概念深植在每一個孩子的心裡,因而培養了許多美好的人格特質,這樣的氣氛更肯定了合唱音樂進入教育體制的必要 。
同時,合作的概念也應該推廣到合唱音樂整體環境的塑造上,整合資源,現時許多資源分散,很多有心為合唱貢獻的個人或單位各自效力,往往造成效率不彰,若能將資源統合起來,有專職單位在教學、譜務中心、舉辦音樂節與比賽規劃、教材建立、錄音計畫、音樂會訓練等等區塊各自精深專業,使人力與資源運用發揮最大功效,才能藉由「合作」讓整體合唱、音樂環境健全,台灣亟需思考如何突破當前的侷限,打開 閉的僵局,讓合唱音樂產生全新的生命力、活力與專業。
翁佳芬小檔案
出生:1964.7.30
星座:獅子座
身分:中山大學音樂系教授
特別的興趣:看電影、電視,運動 。
最喜愛的作曲家:貝多芬(交響樂/鋼琴奏鳴曲),威爾第(歌劇),合唱曲作曲家則族繁不及備載。
最棒的指揮經驗:每次指揮都有難忘的時刻。
最開心的時刻:40歲生日那年在匈牙利,帶領台北室內合唱團參加Vezprem Hungary合唱音樂節,九個國家的團隊各用不同語言為我唱生日快樂歌,主辦單位還特別送我一個鑲嵌鏡子的傳統心形薑餅,令我驚喜不已。
感到最挫折的事:秘密
最放不下的夢想:將合唱落實到台灣的音樂教育系統中,讓中、小學的歌唱教育扎根穩固,大學的合唱團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