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網際網路與合唱社團

作者: 文╱石易平  發表日期: 2006-03-01

網際網路與合唱社團

時至今日,我想沒有人能夠否認,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社區大學紛紛開設電腦課程,大學校園宿網24小時的狂飆,個人電腦的普及……等等,在在顯示了,作為全球電子業加工重鎮的台灣,同時也在經歷著科技帶來的社會變遷。即使是看來如「古典手工藝術」的合唱社團,也不可避免地,必須學會運用這項新科技了。

早期是大學合唱社團的bbs討論區,還有古典音樂討論區的建立(經常有樂迷在上面爭論不休),然後是許多合唱團設置官方網站(有的甚至還有留言討論版),近年來更有合唱團提供多媒體下載,增加更多與外界互 的機會,一些跨社團的網路組織也開始出現,例如奇摩家族的合唱小屋、阿卡貝拉協會的討論留言版、甚或是台灣合唱音樂中心的網站,都顯示了這股不可小覷的科技浪潮。究竟,網際網路對台灣合唱社團可以產生怎樣的影響?合唱社團又該如何運用網際網路呢?

訊息傳千里

網際網路的優勢之一便是訊息的傳播,對於合唱團而言,不論身為傳播者,或是接收者,在網路上都可以得到更快、更廣的媒體效果,單從觀察台灣合唱音樂中心的網站討論區,我們便能看出箇中端倪:(1)活 廣告:合唱團利用網路寄發電子郵件,除了聯繫固定會員之外,也能讓會員很輕易的把訊息傳遞給身邊的人,造成「老鼠會」的效果,在相當 賴人際 員的合唱音樂會中,達成更好的行銷成果。合唱音樂中心固定發行的電子報,其中羅列的音樂會活 ,便是合唱團免費而曝光的好時機。(2)資源的取得與運用:合唱團最重要的資源便是「人」。倘若沒有歌手願意參與,合唱團不可能成立,看看最近合唱音樂中心的討論區,不難看見許多合唱團在那裡刊登「徵人啟事」,試想,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合唱團要招生,是多麼辛苦的事情,一切 賴傳單、海報,以及口耳相傳,但今天,我們能夠藉由網際網路,網羅到我們完全不認識的團員(無疑地,這也變成現在合唱團的挑戰之一)。(3)我們也能夠藉由網路,獲取相當多國外合唱團的相關訊息,例如該團的音樂、團史,甚或各種合唱節慶的介紹與申請。

網路可能成為另一種樂評嗎?
週末到了,你會看Taipei Walker的評鑑,決定去哪一家餐廳吃飯嗎?或是,你會看旅遊書,決定去那裡度假嗎?如果是這樣,在選聽音樂會之前,你會不會上網去查別人對這個合唱團的評價呢?

由於樂評及其制度在台灣的 乏,使得台灣音樂生態一直呈現「 一角」的不平衡狀態,某些人認為網際網路將會是未來的表演藝術交流平台,我個人認為現在來看還過於樂觀,即使今天網路普及,合唱團員仍會因為禮貌 的規範,以及家醜不外揚等等因素,不會將對於音樂會的批評放在網路上,合唱團員在演出完畢後,聽到的也經常只是正面的鼓勵、溢美之詞(多鼓勵總是沒錯),多於中肯的分析(只好自我反省)。然而,個人部落格的興起加上眾多合唱團的競爭,我想這種情況在將來將會慢慢地改變,網路上的意見,隨著大眾對google、yahoo等搜尋工具日益加深的依賴,將會成為另類的評鑑等級,對於合唱團經營來說,不可不慎(當然,樂觀來看,這很可能促成合唱團更加重視觀眾在音樂會的感受,而努力將音樂會設計為一個「消費者取向」的娛樂活 ,對於本來音樂品質就把關嚴謹的合唱團來說,無須多慮)。

與世界接軌
試想,一個外國人若是想要了解台灣的合唱生態,他會怎麼做?當今最「快」的方法,便是利用英文“google”(最熱門的網路搜尋工具) 的相關現象(例如,輸入“合唱團”等字眼),看看會查到什麼?猜猜,若在google輸入chorus, taiwan(合唱團,台灣)會出現什麼?你會得到50萬筆資料,除了第一筆是國立實驗合唱團之外,其他便是一些雜七雜八的資訊,沒有幾個合唱社團的網頁。倘若這個外國人會輸入中文,就可能得到多一點資訊,例如:在google輸入中文「合唱團」三個字,他會得到台灣、香港、大陸混雜在一起的合唱團資訊共80萬多筆,其中在第一頁出現的,就另外包括了台灣的「台北愛樂合唱團」、「大地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國立中山大學颺韻合唱團」、「福爾摩沙合唱團」以及「世新合唱團」。

在查詢網頁中,能夠查到的合唱團已經不多,有英文網頁的合唱團更少,足以顯示在台灣,合唱團仍是相當地方 的團體。固然有許多團體年年參與國際音樂節慶,但是似乎未能擁有長期而穩定與外界互 交流的空間,殊為可惜,而台灣也仍舊欠 一個介紹所有合唱團的網站平台,即使是我們本國人想要尋找其他合唱社團時,也被迫去翻閱那少數幾本已經過時又不太精確的表演藝術團體年鑑,這個 憾,可以說是合唱社團網路連結的一個黑洞,等待未來有心人去建立橋樑。

說了這麼多,最後其實我還是要肯定網路為合唱社團帶來的溝通便利,尤其是對於業餘合唱社團來說,平日分散各地上班、上學的團員們,不必花電話費,就可以藉由MSN或是社團留言版得到老朋友的最新消息,或是團務的公告更新,不必如早期一個個打電話通知,或是等到下週練唱才會知道,這種速度加快、突破時間限制的溝通模式,將更有利於業餘合唱團員維繫彼此之間的情感(例如:上班時間用MSN互相打氣?),討論緊急 的團務工作(如:指揮不能來,取消練唱?),甚至增加練唱外團員社交活 聚集的可能。

我想我們無法預知網路科技究竟還會為合唱社團帶來怎樣的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好的音樂,在未來的世代不會被埋沒,只要我們懂得聰明地利用科技來服務藝術。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文╱石易平)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