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人聲樂團在台灣

作者: 林運聖  發表日期: 2004-01-05

人聲樂團在台灣
        人聲樂團,在台灣萌芽至今約三、四年的光景,在這段期間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進展與面貌。在邁入2004年的此時,我們來作一個小小的回顧,希望可以替這個在台灣算新興的演唱形式做一個註腳並提供未來的展望。

    無伴奏形式的重唱團體在台灣一直是有紀錄的。從早年的原野三重唱到1994年成立的大地五重唱乃至於後來的雙下巴重唱團,我們可以看出一直有愛樂人士在嘗試這種編制小、伴奏樂器少(甚至以口技代替樂器),但曲風多元的歌唱形式。這樣的表演形式,在1998年雙下巴重唱團成立開始發出聲音,2001年至2003年的三屆台灣重唱大賽,加上如T42 Singers多場大小演出的努力推廣下,人聲樂團在台灣開始萌芽發展起來。

    當初嘗是這樣的演唱形式,是起源於一些唱傳統歌曲的合唱人求新求變的行為。2003年第三屆重唱大賽裡,非合唱族群的音樂愛好者開始加入,而早先成立的團體也開始嘗試非傳統合唱的曲目,如流行、舞曲、搖滾以及爵士等等;甚至在網路上團體間的互動與歌友組織也有明顯的成長。這會不會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社群,進而擴大為市場,值得觀察。

人聲樂「壇」的現象
    這種新興表演形式的發展,對於歌唱表演藝術乃至於流行樂界,極有可能會是一股新活力的注入。
1.求「曲」若渴
    這類形式的曲目不多,中文歌曲則更是付諸闕如,只好演唱國外知名團體的曲目。如此雖有技術追求的目標,但是卻有難以突破的窠臼及風格限制。另一方面,在這類型中文詞曲創作缺乏的狀況下,演唱的中文曲目均為改編曲,固然改編或新創作與演藝水準無直接關聯,但對於一個團體的成熟度與商業性來說,能有原創作品才是自我風格的展現。
2.多面向的專業訓練漸被重視
    和大群團員站在唱台上的合唱相較,人數少的人聲樂團為了要做到吸引台下觀眾的舞台效果,需要更多的專業與巧思。除了演唱外,服裝、肢體、燈光、音響、舞台設計等元素也要一併考慮。團員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在舞台表演專業的訓練明顯產生需求。相關專業訓練的師資以及機構能不能針對人聲樂團的需求加以設計,端看人聲樂團這種表演形式能不能在台灣成長茁壯,訓練需求是否達到市場規模,以及各團體是否自覺需要專業化的訓練。
    從第三屆台灣重唱大賽以及最近國內團體的演出來看,許多隊伍在追求多樣化的演出形式的同時,在音樂的部分明顯減弱,忽略了演唱的音樂本質,這正反應了人聲樂團的確是一種高挑戰的表演形式。
3.各式曲風開始被注意與嘗試
    相信有在玩人聲樂團的朋友最近一定會有這樣的話題:「這首歌可以編來唱喔. . .」,這兩年在接觸了國外人聲樂團資訊的一些傳統合唱愛樂者紛紛找尋或改編各式曲目組團來演唱、參賽。由T42 Singers的演唱會宣傳網站「啊想唱就自己編一編啊」(http://t42.ath.cx/t42/web/show_2003concert_re02.htm)的文辭看來,國內人聲樂團曲風的日益多樣化是可以被期待的。
4.專業經紀人在哪裡?
    具水準的人聲樂團在舞台上的演出有相當大的感染力,適合許多場合的演出。哪個演出通告該不該接?如何透過演出累積自身資源?甚至形象的塑造、發片、宣傳……等等,都屬於經紀人的專業工作範疇。就目前來看,如果專業經紀人能夠帶領人聲樂團進入演藝界,相信在人聲樂團的推廣上必定有非常大的幫助。

國內有哪些團體?
    談了這麼多現象,也來看看目前國內比較活躍的團體吧,除了讓讀者多認識一些團體外,還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愛樂者能投入這個新興的表演形式。

一、明日之星(意指現為業餘團,但已有邁向職業團的潛力)
T42 Singers
    2000年的12月,一群人為了賺錢吃大餐,組團參加了台大的重唱比賽;隔年10月,又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重唱大賽(第二屆起更名為台灣重唱大賽)。這群在兩個比賽都拿到冠軍的年輕人從此決定,要往更專業的領域邁進。在舞台掌握以及改編曲目的能力上,這個團都有成熟的表現。想聽各種類型的好歌找他們準沒錯。
    這一群六年級生身上都擁有愛創新、愛搞怪、愛表現的基因,對於音樂、表演絲毫不馬虎,精益求精。總是想嘗試新的、酷的曲目及表演方式,來試探「合唱」這門藝術表現的極限,並與大家一同分享他們的音樂及友情。
神秘失控Semiscon
    2003第三屆台灣重唱大賽歌手組的冠軍隊伍,成員多來自於音樂劇坊合唱團。以紮實的舞台訓練為基礎,神秘失控Semiscon在舞台上的表演即為自然,說服力十足,樂風偏音樂劇及流行,舞蹈動作甚至比國外團體多出許多。此團目前已和唱片公司簽約,正在進行唱片的錄製,相信再過不久就可以看到作品在市面上流通。
    網址http://mis.im.tku.edu.tw/~hain14a/semiscon/
雙下巴重唱團
    1998年成立的男聲重唱團體,成員多為各大合唱團「唱棍級」的人物,演唱水準極佳,當年台灣重唱大賽也為此團體發起並推動。不若於前面提及的兩團,曲風較類似於The King's Singers。該團曾經正式進錄音室錄製過半張唱片,但因發行公司倒閉並未做正式發行,現在還可以在市面上買得到,懷舊的歌迷可以去找尋看看。

二、後起之秀(成長中,待伯樂發掘的團體)
The Galaxy Singers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所成立的小團,以往專經古典合唱領域的拉縴人也開始跨界嘗試不同的演出型態。這個團音樂上的表現相當良好,是第二屆台灣重唱大賽小團組冠軍以及第三屆台灣重唱大賽歌手組的第二名。相信只要多加練習,累積經驗,應該會有更好的成績。
The Roof Singers
    與T42、Semiscon一樣都是數年前一同參與第一屆台灣重唱大賽的老牌團體,但成員年紀更小,多為在校學生。該團舞台表現尚屬青澀,但從他們身上看得到對音樂的熱情,由於畢業緣故,該團面臨畢業即各奔東西的解散命運,這也是許多學生團體需要解決的問題。
雙氧水H2O2
    難得見到的南部人聲樂團,適2003年第一屆亞洲杯大專阿卡貝拉歌唱大賽的冠軍隊伍。具編曲能力,也有具特色的主唱,風格的掌握良好,但即便有這些良好的條件,在近年幾次比賽中成績卻參差不一,顯見該團穩定度尚待努力。

三、期待再相見(過去有良好表現但現在消失無蹤的團體)
VOCOCO
    男聲團,第二屆台灣重唱大賽歌手組的冠軍隊伍,相信每一位去看過該隊比賽及之後的優勝隊伍聯合音樂會( Winners' Concert )舞台上的表現應該都會留下深刻印象。高水準的音樂演唱,自然而不做作的舞台創意,效(笑)果十足。據聞目前該團成員四散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再重組,讓觀眾一饗其高級幽默。

有活力的歌聲亟待有心人共襄盛舉
    欣見人聲樂團在這塊土地上萌芽、發展之餘,我們也看到上述重唱團或人聲樂團的背景,範圍多位於北部,其次在演出水準以及表演環境的營造方面也未見有明顯的提昇。這樣的一個演出形式會不會因而有發展上的瓶頸?
    另外,雖然組團的人不少,但是支持這些團體的產業群落,包括音樂創作、肢體、舞台、經紀等相關的訓練與設計,也都還沒有成形。我們目前看到的,或有自己鑽研,或有聘請專業人士跨界操刀;不管如何,目前這個產業的專業整合人士(就好比合唱團的指揮或藝術總監)還屬少數。在商業支持與社群成長到夠大前,這裡的專業培養與支持還有賴有心人或單位持續努力推動。期待有一天,我們的人聲樂團能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更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有活力的歌聲。(文/林運聖/Albert Ling,曾任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執行製作,現任T42 Singers駐團音控。)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