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合唱知識家> 知識文摘

冰雹、耶城、夜玫瑰-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以色列紀行

作者: 江俊亮  發表日期: 2005-03-25

冰雹、耶城、夜玫瑰-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以色列紀行
(部分為雙月刊內容之補強)
作者:江俊亮

序曲:早晚吃豆腐
  歷經了伊斯坦堡的大雪以及8個鐘頭的等待,我們---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一行人---終於在風雪中Boarding ,忐忑飛往台拉維夫。時間是200529日,我們即將去拜訪2005年國際巡演的第二個國家:以色列。2個鐘頭後,我們一個一個慢慢通過檢查嚴格的以色列海關,坐上當地接待單位準備好的遊覽車。夜涼如冰,機場也甚為冷清,跟前一站土耳其相較之下,以色列顯得格外冷靜荒涼。
  不過,上了遊覽車之後就不一樣了。接待人Eli十分熱情,司機阿公也非常溫暖,在開往旅館的路上,他教了我們第一句猶太話:"Boker Tov”、"Erev Tov”、"Lailah Tov”---意思是「早安」、「午安」、「晚安」,我們一邊亂七八糟學著,一邊笑說:怎麼都是「豆腐」!

第一站:有「味道」的加利利
  負責接待我們的Eli Edut先生,是Edut藝術經紀公司(Edut - Artist Management, Production & Media )的負責人。他本人同時也是優秀的法國號演奏家,曾在職業樂團中演奏了25年,目前則熱情經營著他的藝術經紀公司。我們在以色列的三場表演以及所有行程,皆由他的公司安排。
  我們的第一場表演是在北部加利利(Galilee)的Tel Hai舉行,300名聽眾大多為附近集體農場的居民。本猜想這場音樂會可能跟臺灣的下鄉音樂會一樣免費入場、聽眾有聽沒有懂,沒想到這場音樂會不僅沒有免費,票價還相當的高!
  演唱第一首曲子:世界音樂"Past Life Melody”時,我們並不確定聽眾會對這首新奇的曲子產生什麼反應;結果他們不僅沒被嚇到,還覺得十分驚喜!聽Eli說,集體農場的居民平時就非常喜愛音樂,不但常常以樂自娛,對世界各地的音樂也多所涉獵,所以品味與包容度都很高。看他們聽音樂時搖頭晃腦、不時會心一笑的模樣,可見Eli所言不差!
  音樂會結束後,大夥兒在乾淨的星空下散步走回旅社,農場特有的「味道」沿路撲鼻而來。以色列,味道還真是不一樣!

第二站:冷雨中的台拉維夫
  來到以色列的第二個早晨,我們由加利利南下台拉維夫(Tel-Aviv)準備表演,路途上不時見到荷槍實彈的年輕軍人,男男女女輕鬆雜處於居民之間,看得出這是當地司空見慣的景象。
  音樂會在中午舉行,此時的台拉維夫下著冷雨,一片灰濛濛。表演場地---博物館音樂廳古色古香,合唱台都不時嘰嘎作響,踩下去兩邊還會翹起來,讓人如履薄冰!儘管如此,這座音樂廳良好的音效還是令人振奮。當「戈壁蜃潮」迷幻的和聲迴盪耳際,「荷美雅亞」的女高音Solo穿梭廳堂之上,不止聽眾沈醉於曲中的異國情調,我們的耳朵也十分享受。
  派駐以色列的鄧申生代表非常重視我們來訪演出,不僅動員了全代表處同仁及眷屬來捧場,更邀請到以色列政府、國會、外交團及新聞媒體等重要人士數十位貴賓來聽音樂會。我們成功的演出也為兩國間的交流加分不少!
  比起加利利,台拉維夫的聽眾顯得比較都市化,穿著打扮、面對音樂的反應,都讓我們回想起台北的樂友!但他們雖不像加利利的居民不時露出純樸的笑容,卻一樣可愛親切,因為「好音樂」讓我們之間沒有距離。

第三站:下著冰雹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錫安山「聖母安眠大教堂」(Dormition Abbey, Mount Zion in Jerusalem)的演出,是我們在以色列三場音樂會中的最後一場,也是表現最精彩的一場。對主辦人Eli來說,這場演出也特別具有意義。
  5年多前,也就是公元2000年千禧年前夕,Eli與他的太太Nitza猜想可能會有許多宗教人士到耶路撒冷朝聖,他們想要作點什麼,好讓來到耶路撒冷的人不僅能走訪歷史遺跡,還能消解彼此心中因為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而帶來的敵意。這就是他倆舉辦「耶路撒冷千禧之聲(Voices 2000 from Jerusalem)」活動的由來。
  從2000年至今,Eli夫婦固定在每個月的一個週末上午,邀請世界各地的人聲表演團體,於耶路撒冷錫安山上的「聖母安眠大教堂」舉辦音樂會。這座教堂據說是聖母瑪麗亞的升天之所,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在這裡用歌聲分享自己的音樂作品,對參與這場盛會的每個人而言,都很有意義。
  過去幾年來,許多知名人聲表演團體如The Black Voices、The Grazer Choralschola、假聲男高音Slava Kagan等等,都是這項活動的演出者,我們很榮幸有機會加入他們的陣容。211號星期六的早晨11點,在固定儀式---聖母安眠大教堂管風琴演奏---前導之下,我們緩緩步入這座莊嚴美麗的教堂。現場的氣氛是如此動人,排演時原本過多的殘響,也因為坐滿觀眾的緣故,剛好降到適切迷人的程度。唱到宗教歌曲"O Magnum Mysterium”時,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唱出了曲中的虔敬。其後,布農族歌謠「負重」更運用了教堂上方進行男高音對唱,重現「山間呼應」的臨場感,令在場所有人都彷彿身歷其境!
  音樂會最後一顆音符唱完,掌聲從觀眾席爆出,我們心裡也洋溢著滿足。Encore曲"Shalom”(猶太文的「珍重、平安」之意)是司機阿公教我們的曲子,我們用它來跟觀眾道別,為這次的國際巡演畫上圓滿的句點。這天的下午,我們在導遊引領下走訪古蹟。天空陰暗,遍地黃土石礫,耶城叮鈴咚隆下著冰雹,散發著奇異的氛圍。

終曲:美麗的最後一夜
  耶路撒冷音樂會後來還發生一件插曲:由於以色列國家電視台第一頻道把我們這場音樂會製作成專題,搭配臺灣剪影和杜老師的專訪,在晚間新聞的專題報導「Watching the World」(放眼看天下)中介紹給全國觀眾,該節目為全以色列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所以當天晚上,我們全看到自己上了新聞,那感覺十分有趣!第二天電視台又接到許多觀眾電話詢問,結果接下來兩天電視台又撥放了我們的新聞及不同演唱片段。全以色列約六百萬人口,至少有超過一半人口以上都在電視上看到了我們的演出。
  離開以色列的前一晚,Eli特地邀全團到他凱撒利亞(Caesarea)的家中作客。他美麗潔淨的家門前燃著火把,女主人Nitza親自下廚作了全以色列最好吃的餐\點,把大家餵得心滿意足,他們三位子女也在場幫忙招呼!由於大家都是愛樂人,飯後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家庭音樂會,除了隨團伴奏維恩的精彩演奏,還有團員的耍寶獻唱。但其中最動人的,是我們哼起校園歌曲「夜玫瑰」,引得Eli夫婦大為驚喜,原來這首歌真的是以色列民謠,歌詠的對象也真的是夜玫瑰!於是Nitza柔聲唱出這首曲子,大家在旁輕輕相和,儘管所唱歌詞不同,但主客歌聲相融、心意相通,那種美,難以言喻。
  次日中午,我們離開以色列,踏上返家的路程。回到潮濕的台北之後,回想這趟旅行,感覺像作了一場夢。然而以色列最後一夜的美麗,早已成為最動人的一朵花紋,鑲嵌在回憶的相框之上。

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