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曲 名 | 騙子 |
外 文 曲 名 | El guayaboso |
作曲/編曲家 | Guido López-Gavilán |
原 文 歌 詞 |
Yo ví bailar un danzón
en el filo de un cuchillo,
un mosquito en calzoncillos
y una mosca en camisón.
Yo ví un cangrejo arando
un cochino tocando un pito
y una vieja regañando
sentada en una butaca.
A una ternerita flaca
que de risa estaba muerta
al ver una chiva tuerta
remendar una alpargata.
Yo ví bailar…
|
中 文 歌 詞 | 我看過一場華麗舞蹈,
在一隻刀刃上面
一邊是穿四角褲的蚊子
另一邊是穿睡袍的蒼蠅
我看過甲魚耙地
豬哼哼
還有阿婆碎碎念
她坐在安樂椅上
看過那細瘦的小牡牛
倒斃在笑聲中
看過那一邊瞎眼的小母羊
縫補著帆布鞋
我看過那舞蹈…
|
樂 曲 解 說 | 古巴的傳統音樂,例如今天所稱的「倫巴」(Rumba),可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當時在這個加勒比海島嶼上的人群,正以開山刀和游擊戰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軍隊,身為「古巴人」的民族自覺在此過程中逐漸蘊釀產生。這首曲子就改編自一種中等速度版本的倫巴,當地人稱為「華華扣」(Guaguancó)。華華扣通常有歡愉和嘉年華式的情緒調性,有一個主要演唱者,幾個人負責副歌合唱,一對舞者,還有幾種傳統擊樂伴奏,其中特別是康加(conga)鼓手以複雜節奏掌握了音樂的整體氣氛。
〈騙子〉是一首純人聲版本的華華扣。其西班牙文標題(El guayaboso)變形自古巴人對「謊話」的暱稱說法,而這個字的字源又來自芭樂(guava)。作曲者自述,在歌詞中提到的這些莫名奇妙的「芭樂話」,來自許多古巴祖母都會對孫子口述的各種民間傳說和詩詞,而這些看來荒誕不經的故事,又是從19世紀以來在一代一代的祖孫之間口述流傳下來。這些過去西班牙殖民地中的民謠和詩歌傳統,與文學上的「魔幻寫實」之中,現實與虛幻無法分離的意象有緊密的關聯:本地人是藉由民謠詩歌的創作和表演,透過家庭記憶反省和重新組織殖民經驗,進而建構自己的史觀。
|
貢獻者 | 台北室內合唱團 |